放大圖片
■鄉郊地區傾倒瓦礫破壞生態。 觀鳥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漁護署的《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公眾諮詢至下月7日。香港觀鳥會昨日表示,透過翻查2009年至2013年規劃署及地政總署的鄉郊違例發展數據,發現每年平均有逾100宗違例個案,每年有約30宗個案因現行法律漏洞而未能執法,而2013年的113宗違例個案中,竟然沒有一宗個案成功檢控。觀鳥會同場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點指標報告》,指鄉郊破壞持續威脅香港的生物多樣性。
香港觀鳥會主席劉偉民表示,該會發表的報告是本港唯一有系統地監察生物多樣性的報告,並收集及分析過去至少5年的數據。他指多項發展正在侵蝕本港的自然保育地帶,如政府擬議將本港1%的「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用地,當中包括有植被及已確認具生態價值的地方。另外,過去十年,丁屋發展佔「農業」及「綠化地帶」用地獲批的規劃申請總數分別超過90%及65%。
觀鳥會倡跨部門督保育 堵法例漏洞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胡明川表示,非法在濕地堆填及剷走樹木等行為間接影響生境,現時后海灣地區的水鳥數量在過去8年間減少一半,以平均每年約7%的速度下降。而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的數量也有類似的趨勢。
觀鳥會表示,贊成政府制訂《行動計劃》,並支持在諮詢文件中提及推行保育及教育工作,但認為該些措施並不足以解決本港生物多樣性所面對的迫切威脅。觀鳥會建議政府,現時的諮詢文件應考慮成立高層跨部門委員會,負責督導各部門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不應只由漁護署負責;同時亦應堵塞現行法例漏洞,如城規條例、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廢物處置條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