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人 資深評論員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提到「港獨」問題時強調,「不能因為這些人的主觀意圖不可能得逞,或者說不可能成事就姑息,關鍵在於是否實施了違反法律的行為,會不會造成社會危害。在『港獨』這些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一定要講是非、講原則、講底線,絕不可養癰為患。」張曉明的話一點沒錯。「港獨」之癰已存在,如何防止「港獨癰」繼續擴散,如何趁其尚未成大患之前將之根除,這絕非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要根除「港獨」之癰,就要從根本改變人心,惟有重整上層建築,將教育、言論的主導權奪回來,才可撥亂反正,讓香港重上正途。
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港獨」在香港沒有市場,「港獨」不能成勢,但現實並非如此樂觀。其他不必說,就像最近宣揚「港獨」的電影《十年》,一舉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足證「港獨」在香港有一定潛力。要建設美好家園需要大家同心合力,但要搞破壞則容易得多,只要有一小撮人搞風搞雨,便足以造成亂象,正如癌細胞也不必遍佈全身,只要在重要部位出現便足以致命。如何面對「港獨」的蔓延和侵蝕,我們絕對不能輕描淡寫,掉以輕心,而要全力以赴,絕不留手,不但不能養癰,還要找出癰之源頭,將之連根拔起,才能還香港社會一個健康的軀體。
俗語云:「物先腐而後蟲生」,「港獨細胞」潛伏了一百年,直至回歸之後才發作,可以說,香港的社會環境本身已經出現問題,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分析。
一,先天不足。香港回歸以後,中央政府本着「五十年不變,港人治港」的原則,在幾乎沒有作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將香港原來整個上層建築完整過渡。這本是一番好意,但這樣一來,卻令香港埋下了隱患。因為上層建築除了行政管理之外,還包括立法、司法、保安、教育、傳媒等多個層面,如果這些層面不是建在認同「一國」的基礎上,政府的管理是非常困難的。
上層建築未回歸 香港亂象難絕
事實上,回歸以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不但沒有出現良性的互動,而是各自為政,甚至有意不合作。回歸19年來歷經三任特首,但沒有一個特首是可以全心全意履行他的職務。董建華未能完成兩屆任期,曾蔭權在罵聲中左支右絀,現任特首梁振英更成了「箭靶」。難道三任特首都是如此不堪?非也。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很多批評都是對人不對事。反對派乃「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攻擊特首,真正的目的是要奪權,若不將香港的管治大權奉送給他們,就是堯舜再世,也會被視作桀紂。若不重整上層建築,神仙也難改變香港當前的亂象。
二,後天不調。很明顯,由於先天不足,造成後天不調。由於政府施政屢遭干擾,多項政策未能到位;由於立法與行政對立,反對派混水摸魚,以致行政主導名存實亡;司法部門更是一家獨大,率性而為,造成不少對社會有嚴重影響的後遺症。至於教育更乏善可陳,傳承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的高等學府,用納稅人的金錢養了一群「白眼狼」,這些人數典忘祖,賤視13億同胞,公開提出「港獨」口號。此外,由於大部分中小學操控在陳日君之流手上,這些學校成為愛國教育的禁地,國旗不讓升起,國民教育不能推行,連中國歷史也受到抵制,令人不禁扼腕興嘆,回歸以後的香港,究竟是誰家天下?
三,正氣不張。雖然表面上,香港反對派的勢力足以和建制派分庭抗禮,其實,香港人大部分是愛國的。其他不必說,只要看香港每日過關到內地的數十萬甚至過百萬的人流,便知道香港人和國家有多親,何況今日正值民族振興,國家崛起,香港人又豈會逆勢而為,背離強大的祖國呢?但是,由於政府推行愛國教育不力,沒有好好利用傳媒教育民眾,加強香港人的國家意識,以致一小撮亂港分子撒豆成兵,虛張聲勢,騎劫700萬人的意願,造成香港人不肯認同祖國的假象。遂有「反國教」、「佔中」、「港獨」等怪現狀產生。這些陰謀雖難以改變大局,但長此以往,卻會給香港發展帶來嚴重傷害。黃台之瓜,何堪再摘,若不及時扭轉這種情況,港人對未來的信心會越來越弱,正邪較量,此消彼長,縱然我們不願養癰,但也難阻癰患惡化!
奪回教育言論主導權 讓香港重上正途
「港獨」之風並非幾個不知天高地厚年輕人的意氣之爭,他們背後有強大的黑手在策劃籌謀,目前尚處於投石問路階段,一旦時機成熟,便有可能演變成翻天覆地的「顏色革命」。指望幾篇義正詞嚴的文章,去勸吃了西方迷藥的年輕人回頭是不可能的,要根除「港獨」之癰,就要從根本改變人心,惟有重整上層建築,將教育、言論的主導權奪回來,才可撥亂反正,讓香港重上正途。在這過程中,不能投鼠忌器,要保存「一國」的完整,就算打破三兩件港英留下的「舊瓷器」也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