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刊過一篇報道,名叫《寂寞守陵人》,裡面有一張李建立攝影的照片,說明是這樣的:「十三陵建陵時,每座陵附近都設置一個守護陵寢的陵監。清朝立國後,廢止了前朝有關十三陵陵寢龍脈的禁令,陵區內的果園、陵監隨之衍生成自然村落,外面的農民也不斷遷入陵區居住,形成了現在守陵村的格局。照中近處的村莊是長陵村和景陵村,而遠處那片被桑松翠柏包裹的所在便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這些守陵人,有人用「帶着皇族血液的公務員」來形容。這些守陵人,來到陵寢後,清朝政府會讓他們每戶擁有一處小院,他們的子女則可以享受七品官的待遇。
皇室可以這樣,老百姓也可以,只要有錢,都可以請專人看顧墓園或墳地。最近在談正衡著的《說戲講茶唱門歌》一書裡,看到談先生說起一個關於守墓人姚明清的故事,蠻有意思的。
作者說,姚明清在墓主選妥場地之後,便要負責棺木下葬如挖坑壘土等事宜,下葬之後,更要負責往後的一切管理照應,如防止盜墓、野獸騷擾、除去長草等,所以姚明清便要在附近自行用土坯來起小屋居住,更養了狗羊雞和種菜,把妻子兒女留在鎮上,獨自過着孤獨寂寞的荒山歲月,每隔十天半月,還把種的菜和養的雞生的蛋帶回家。作者說,只有在姚明清回家探望妻兒時才會見到他。
姚明清這個守墓人,曾經從墳墓裡救出母子二人。原因是那母親一直難產,三天都未把嬰孩生下來,當大家以為母親因難產氣絕後,便下葬在姚明清管理的墓地附近。正如說書人說的真是合該有事,當姚明清從鎮上回去時,走過新墳旁,隱隱聽到一陣呻吟聲,還夾帶嬰兒的啼哭聲。換了別人早就嚇得忙命奔逃了,但守慣墓的姚明清,卻立即回屋拿鍬拿鋤,挖開新墳,撬開棺材,赫然發現,母親不但未死,還在棺材裡誕下嬰孩。
談先生說,那嬰孩取名為「官生」,諧音就是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