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方寸不亂:「大館」的風采

2016-06-09

方 芳

已列為古蹟的前中區警署「大館」外牆坍塌,活化工程會否受阻?這幢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建築物,結構如何還需仔細勘測。

每次走在中區荷李活道上,總被這幢希臘巨柱建築物所吸引。數年前還未開始活化工程,有幸跟隨古物古蹟導賞員,進入已列為法定古蹟的前中區警署,連同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前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參觀。記得參觀拘留室時,那股潮霉陰森的氣味、總部大樓塵封的華麗、監倉還算通風的禁閉......這組法定古蹟群,既有華麗的身影,亦有沉重的殖民史,我們進入時光隧道,追尋歷史的蹤跡,可謂百般滋味。

香港警隊成立在一八四四年,而香港首座警察總部則建於一八六四年,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舊中區警署「大館」。這裡是香港最早期的法治中心,集執法、司法及刑法於一身的地方,由調查、拘禁、審判至囚禁「一條龍」,即是說,當年犯事之後進入了「大館」,在內裡審判兼坐監,完全不需押解程序。

舊中區警署是屬於愛德華時期的建築設計,有散熱的遊廊,屋頂設有採光老虎窗,面向荷李活道一方,有威嚴的希臘巨柱,背面內向廣場,則採用溫馨的紅磚白牆。一九五四年總部遷往灣仔軍器廠街新樓,顯赫一時的「大館」降級為港島區總部,後來更只作為中區警署,二零零四年完成歷史任務。

香港最早期的警察主要分三類,英籍、印籍和華籍。英籍和印籍警員是佩槍,華籍警員是佩棍的。殖民者倚重印警,因為印度很早就是英國殖民地,印警會講英文,與統治者容易溝通,印警又生活在熱帶,比較刻苦,更重要是印警不會與華人串通。

這古蹟群的另一個重點是域多利監獄,是香港第一座監獄,以花崗岩耐用石材所建的監獄,顯得森嚴牢固,早年香港人口不多,罪犯、政治犯共處一牢,如越共主席胡志明在香港活動時、詩人戴望舒在香港淪陷時,都在域多利監獄有過他們的身影。

時移世易,上世紀七十年代,域多利監獄降為扣押等候判刑的犯人,或收押等候遣返原居地和遞解出境的非法入境者,八十年代收容越南船民,直至二零零五年停止運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