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在報章讀到輪椅少年摩菲亞(Moavia)的故事和他的繪本,明白到幸福與不幸、憂傷與快樂,並不在於命運的順逆,而是在於自己如何看待命運。
摩菲亞是南亞裔人,說得一口流利粵語能讀能寫中文。年僅十六歲卻「不幸地」患上肌肉萎縮症,僅頭部和手腕能活動。醫生原估計他十八歲時才不能行走,可是小三時病情惡化噩夢提早到來。面對漫長的人生路,摩菲亞曾灰心失意。幸好獲家人和師長的支持和鼓勵,他最終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因為他愛繪畫,老師教導他創作繪本寫故事,前校長還教他以電腦創作,方便繪圖和着色。從此他沉醉於藝術世界,以中文寫出一個一個故事,還以自己的遭遇創作出樂於助人的故事繪本,這作品獲得了一個青少年及兒童繪本創作比賽的優異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摩菲亞對人生的積極態度,故事講述自己因意外致殘,生命僅餘一個月,決心以餘下的短暫生命到處幫忙有需要的人,如以輪椅為老人運送沉重的袋子,遇兒童不快樂會耍魔術逗他們發笑。他感激曾幫助過他的很多人,也希望以個人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回饋曾關懷他者。
作品反映作者的心態和精神,人家着眼摩菲亞所缺少的,他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我們視他為不幸,他卻樂在幸福之中。他沒有被命運打倒,堅信殘障不礙自己學習和追求理想,懷着一顆充滿正能量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生命,他的繪本表達的是一份愛人愛生命愛自己的樂天精神。
可見看一個人是否幸福愉快,不是從他的肢體是否完整、家境是否富裕、事業是否一帆風順,而是有否一顆正能量的心。有許多人含着金鎖匙出生一生無愁,享受令人羨慕的豪華生活,可是他們自己從不感滿足快樂,甚至心內空虛無法走出愁苦。快樂與幸福其實源自自我,視乎自己用一顆怎樣的心看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