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歐遊有感

2016-06-22

晨 風

不久前隨家人去歐洲旅行,頗有感觸。

出發後,本想在機上閉目養神,可飛機上熱熱鬧鬧。一群中老年婦女熱烈討論如何在國外採購,對名牌如數家珍。一打聽,是內地某壟斷行業家屬團,出國旅遊的目的就是購物。我參加的團人員年齡跨度很大,從20多歲到80多歲的都有。領隊是位台灣導遊。一臉疲憊,非常幹練,會說幾國語言。他說有早來的台灣同行,已賺到錢在北京買了房,他來大陸晚了,很難再買得起房。導遊還說,跨境遊的跟團導遊特別辛苦,近年有好幾位台灣同事過勞早逝。

十小時左右飛行後,到達柏林一個小機場,不如一個中國縣級市的機場大。走幾步就出關,行李轉盤緊挨着海關出口,擠滿了中國旅遊團員。擴音器中不斷用中文播放着「當心小偷」的提示。導遊說,歐洲小偷特多,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國小偷,專門偷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愛帶現金。

第一站是柏林牆和勃蘭登堡門,這是每團必到之地。柏林牆兩邊的街區景象依然有着明顯不同:西邊小巧精緻風景宜人,東邊有着大一統的空曠。人們匆忙拍照,然後上車奔赴下個景點 ,這成為後來半個月歐洲旅遊的主要節奏。乘車跑幾個小時,然後蜻蜓點水地遊上一會兒,又繼續開車。一路上,導遊介紹着歐洲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從但丁說到達芬奇,從文藝復興說到法國大革命,從宗教革命說到性解放,車廂中卻是鼾聲此起彼伏。

歐洲城市街道比中國城市窄,但都設有貫通全城的公交專用道,有軌快速公交承載大部分的客運量。私人轎車90%以上是兩廂車,且有很多充電迷你汽車,都擁擠在普通車道上。大街兩側設有不少自行車租賃點,自行車專用道是絕不能侵佔的。乘火車去慕尼黑,歐洲人主要靠火車出行,火車站比飛機場壯觀得多。車廂非常乾淨,安靜。在火車上觀望窗外,小鎮以及鄉村風景如畫,水系清澈,沿途看到很多風電、太陽能發電設施。尤其是太陽能光電板隨處可見,看來德國風電及光電產業已頗成規模。慕尼黑瑪麗恩廣場上老人悠閒自在,年輕人拖兒帶女。商業街上人們愜意坐在路邊喝飲料,讀報紙。歐洲年輕人都是自己帶孩子,極少有老人帶孩子出門玩的。

德國、瑞士的城市乾淨整潔,建築嚴謹精緻,到處是歌德式的尖三角,法國、意大利城市建築多有巴洛克風格,浪漫優雅,可城市衛生顯然不如德國與瑞士,尤其意大利街道更是髒亂。意大利有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古蹟,吃喝不盡,人都比較懶散。專職小偷在羅馬大行其道,剛到羅馬兩個團員就把錢包丟了。導遊說,意大利警察不會英語,辦案效率極低,丟了錢包只能自認倒霉。

歐洲早餐以牛奶、酸奶、雞蛋、肉類、水果為主,牛奶味道非常鮮美,是內地牛奶不能比的。沿阿爾卑斯山旅行,但見清澈的山泉沿山而下,注入山下綠草茵茵的廣闊牧場,牛羊成群悠然吃草。這樣的環境,能不出產出鮮美的牛奶嗎?尤其是法國,不僅是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工業國,更是歐洲第一大農業國,擁有物產豐富的廣闊平原和延綿不斷的豐美牧場,盛產高質量的葡萄酒和農副產品。

乘火車奔馳在法國大地上,望着窗外如畫的田園風光,望着那些清澈的水系,不禁想,是被阿爾卑斯山雪水滋潤的牧場,讓歐洲有了高質量的牛奶,強壯了歐洲民族的體質。中國的牧場卻被急功近利的經濟開發毀掉了,圈養吃藥的牛擠出的奶,怎能與自由自在的牛相比呢?強壯民族體質,得從保護牧場開始。靠犧牲環境迅速致富的中國人,懷揣大把錢來歐洲看藍天白雲,買名牌產品,吃昂貴的法式大餐,與其說讓人尊敬,不如說令人感到可悲。

在歐洲,中國人是消費者,也是經營者。夜遊巴黎時,看到很多法國人在夜店消費,吃飯、唱歌和跳舞,生意好的店還得排隊。地陪說,巴黎夜店的經營者很多是溫州人。他們在當地開餐館、夜店的生意已做成了規模,巴黎溫州人聚集的小街成了巴黎「溫州村」,溫州人因會經營被法國人稱為「巴黎的猶太人」。

歐洲中餐廳不多,因中國旅遊團太多而供不應求。每到一個中餐廳,經常人滿為患。為了多賺錢,很多中餐廳的翻枱速度極快。某次一位老年團員的菜還沒有吃完,盤子就被服務員搶走了。中餐館雖是中國人經營,飯菜味道卻不敢恭維,充其量大鍋菜的水平。尤其在瑞士和德國,中餐廳的飯菜質量更差,甚至肉食都不新鮮。

導遊帶去買東西的商店,無論刀具、水晶、箱包等等,價格都極貴,都是中國人經營,中國人購買。在意大利一個皮具店外的高台階上,擠擠挨挨坐着大批中國遊客,個個疲憊焦慮。一位粗壯的天津郊區農婦,汗流滿面,用粗黑的手翻看剛買的一隻價值幾千元人民幣的坤包,有人問她買這包幹啥用,她大大咧咧地說:「裝大青蘿蔔唄!」巴黎老佛爺百貨,更擠滿了中國人,很多是來買LV的。廁所邊的長凳上坐滿了等待時間的中國老年遊客,不想買東西的,也得在老佛爺呆上半天時間。

由於媒體頻頻曝光,境外旅遊強制購物的現象已不明顯,取而代之的,是在境外收取的高昂自費項目。如聖彼得教堂的中文講解,每人30歐元,合人民幣200多元;乘纜車登阿爾卑斯山,每人105歐元,相當人民幣700多元;船遊塞納河費用35歐元,相當人民幣200多元;船遊威尼斯水道,一次50歐元,相當人民幣350元。那些本應是旅遊組成部分的關鍵項目,一到境外全成了自費的。加上導遊小費和自費旅遊項目,除了在內地交納的正常團費外,每人在境外還要額外交500多歐元,相當於人民幣4,000多元,讓人心中很不痛快。

業內人士說,導遊沒底薪,收入就靠自費項目。因旅遊業競爭激烈,各社爭相壓低團價,只能「堤內損失堤外補」,用自費項目找齊,無形中抬高了境外旅遊的價格。昂貴的境外旅遊,其消費者主要有以下幾類:事業單位以及壟斷行業員工,民企經營者,大小房產主及暴富的拆遷戶。財富來源不同,消費也方式不同,敢於在境外花大錢的人,錢的來路自然不一般。

我想,如果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最好還是不要充冤大頭,白白把錢送給旅行社,換來處處是陷阱的境外旅遊經歷。真正想了解世界,痛痛快快地玩,學好外語自由行,才是境外旅遊的最佳選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