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五六月左右,在華南地區都算是踏入梅雨的季節,究竟什麼是梅雨呢?
梅雨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受影響的地區會下大雨和天色比較陰暗,視乎不同緯度而異。梅雨通常出現在每年大約5月到7月之間,由於剛剛江南一帶是梅子的成熟期,因此叫梅雨。
「梅雨槽」受擾易打雷落雹
在華南地區,每年大約5月中下旬開始,東北季風逐漸減弱,但同一時間,從熱帶海洋而來的西南季風逐漸增強,兩股勢力在廣東沿岸和台灣一帶相遇,形成一道類似低壓槽的天氣系統,通常叫做梅雨槽。在低壓槽附近的天氣非常不穩定,有利對流發展,只要大氣有一些擾動經過,便很容易形成雷暴、冰雹等惡劣天氣。梅雨槽5月中下旬會在華南、台灣附近徘徊,在6月中旬北移到長江流域,7月會影響日本、華北和韓國一帶。
實際影響時間和強度,當然每年都會有一些差別,在香港每年年雨量大約在2,400毫米左右,一年中有兩個下雨的高峰期,一個在五六月,主要與梅雨有關;另一個在八九月,主要與熱帶氣旋有關。
每一個高峰期都分別有超過700毫米的雨量,佔年雨量約三成多,都算很厲害。
啟用以來共錄逾五百次暴雨警告
現在使用的暴雨警告系統是在1998年開始使用的,直到今天為止,香港天文台總共發出超過500次的暴雨警告,而五六月是發出暴雨警告比較多的月份,大多是與梅雨有關-過去十多年五六月都分別發出超過百次的暴雨警告。
直到現時為止,香港天文台尖沙咀總部創下最高一小時雨量紀錄,是在2008年6月7日早上8時至9時錄得的,這個時段的總雨量是145.5毫米,記得當天在東涌道和出入機場的青嶼幹線,因為山洪暴發、山泥傾瀉而引發嚴重水浸,這場雨也是和梅雨槽有關的。
簡介: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詳請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