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龍女」愛華衣 學舞廣交友

2016-06-28
■能夠穿着不同民族服飾,是吸引劉金詞習舞的一大原因。 受訪者相片■能夠穿着不同民族服飾,是吸引劉金詞習舞的一大原因。 受訪者相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來自黑龍江的中大經濟學二年級生劉金詞,從小受父母影響,加上一顆喜歡試穿漂亮舞衣的少女心,因而學習民族舞。在她看來平常不過的課餘興趣,對不少港生而言卻是前所未見,有賴這份「與別不同」,她成功透過舞蹈結識了更多朋友,互相交流彼此文化,人在他鄉也不愁寂寞。

接壤俄羅斯 風俗與港異

談及自己的家鄉,劉金詞笑言那是個非常寒冷的地方,「還記得本港1月錄得氣溫3度那幾天,黑龍江是零下39度,跟南極相差無幾。」她形容風雪中的黑龍江非常美麗,街道有着各種各樣的冰燈,積雪及腰時孩子都愛玩蓋雪洞遊戲。她又特別提到家鄉與俄羅斯接壤,使其文化及飲食都有着截然不同特色,跟香港大不相同。

穿上服飾 了解文化

劉金詞5歲開始學舞,最初是因為「爸媽覺得女孩子學舞比較好」而開始,慢慢培養出興趣,持之以恒。有別一般港人熟悉的西方舞蹈,劉金詞鍾情於民族舞,西藏、蒙古、朝鮮、壯族等都有涉獵,至今已學過七八種舞蹈,尤其喜歡印度舞及傣族舞(孔雀舞)。她笑言跳民族舞有機會穿上多樣服飾,同時為了跳得維肖維妙,亦有必要了解該民族的文化,讓她嘗試日常生活中較少接觸的事物,感覺很享受。

提起印度舞及傣族舞,劉金詞顯得非常雀躍,「跳印度舞常會戴上面紗,講究眼神表達感情,節奏輕快常要動肚皮,跳起來很是活潑,容易跟台下觀眾產生互動,氣氛較好適合表演;傣族舞因為模擬孔雀日常生活的狀態,會有很多高難度的停留動作,每次練完都很酸痛。它的配樂帶有流水聲或鳥鳴叫聲,讓觀眾有置身大自然的感覺,感覺比較安靜。」

民族舞在港並不普遍,印度舞及傣族舞對部分人而言更是聞所未聞,劉金詞笑言自己在中大的室友正是其中之一,「有些民族舞服裝穿起來比較繁複,需要室友幫助,還記得她第一次看見這些服裝時,好奇之餘也很驚訝。」就連本身也是少數民族的朋友,對自己民族的認識可能都是一知半解,完全不懂自己的民族語言,對此劉金詞感覺有點可惜,因透過民族舞讓她認識到每個民族都有可愛之處,應該保留。

劉金詞鍾愛民族舞,卻未有打算把它當成職業,一來她謙稱自己並不是跳得那麼好,更重要是她非常滿足目前喜歡就跳的心態,不希望興趣有日變成「不得不拿出來」的專業技能。面對未來,她笑言仍在探索階段,未有太多打算,目前只望在港把書唸好,未來或會到其他地方看看,增廣見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