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經濟市場在世界舞台愈來愈耀眼,學習普通話對以使用粵語為主的香港人來說也是愈來愈必須了,即便是暫時工作中並沒有用到普通話的打工仔,也會主動進修普通話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所以就有了一批工作了不少年頭,但很少接觸普通話的學生群。
這樣的學生一般年紀都不小,有的甚至已經上了年紀,從理論上講,已經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所以不管是對學習普通話的他們,還是對教授普通話的老師,都是一大挑戰。針對這些學生,我的法寶是:「醜話」說在前頭。
所謂「醜話」說在前頭,就是把學習的難點或是容易犯的錯誤先給學生指出來,讓學生少走彎路。有的學生非常可愛,課後會問我:「老師,怎麼我都還沒讀,您就知道我會讀錯成那個音呢?」我笑答:「因為老師會神機妙算。」下面簡單介紹兩個例子。
送不送氣易混淆
在學習聲母時有很多容易混淆的組合:如送氣不送氣組合「b、p」,「d、t」,如鼻音和邊音組合「n、l」,還有平舌音、翹舌音、舌面音三類大組合等等。在學習有關的聲母時,我一般會提前告訴學生哪些是容易混淆的,要重點處理。然後會編一些短句,讓學生加強練習。先說說送氣不送氣組合,有學生這樣問我:「老師,不送氣是什麼意思,沒氣怎麼發聲啊?」
為了讓學生分清「b、p」,「d、t」等送氣不送氣組合的送氣情況,我會先拿出一張紙,分別演示讀不送氣、送氣聲母的時候,紙的擺動情況,這樣學生就有了直觀的了解。等學生掌握基本發音方法後,就要讓學生練習辨音短句了。有個神短句是必練之選,就是「兔子跑了,肚子飽了」。由於很容易會讀錯成:「肚子跑了,兔子飽了」,大家為了避免犯錯誤引同學發笑,念起來都加倍小心,自然就記住了正確發音。
捏住鼻子驗發音
接下來再說說另一個難點,鼻音和邊音組合「n、l」。在教這組聲母時,重點告訴學生發音的位置,以及氣流通過的地方。「n」是鼻音,發音時氣流一定會從鼻腔通過,「l」是邊音,發音時氣流從舌頭兩邊通過,所以一旦捏住鼻子就不可能發出「n」,以此來檢驗自己發音的方法是否準確。只要經過這個「捏鼻大法」的訓練,90%以上的學生都能掌握這個組合的發音。
其實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應該受到年齡的限制。更不要自己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就放棄了學習的機會。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任何時候開始學習普通話都為時不晚。■俞申蕊
簡介: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網站:www.mandarin.edu.hk
電郵:pth@mandarin.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