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向重視禮儀,他們以為禮很有意思;殊不知,那只是世俗的看法而已。在知識分子眼中,禮儀本身只是「手段」(Means),而非「目的」(End);禮的責任是表達內心的真感情,任務是德化與會者,包括施禮者自己。如果禮儀僵化、徒具形式,那無助教化,會為儒者棄。孔子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就是這個意思。
今年,筆者退休在即,學生會想為我搞一個「祝福欄活動」。他們的構思是:先請我在一塊佈告板上寫上對學生的期望;然後在欄旁放些心形紙卡,讓學生自由取用寫上對我的祝福。我問他們:這個活動背後有什麼意義?他們為之語塞。於是,我告訴他們,我不喜歡為形式而形式的活動。
在校,我只教兩班,對他們的期望早是老生常談:讀書要認真、不要隨便欠交功課。這樣顯淺的道理,何須大肆張貼?張貼了,又何用之有?至於對那些我沒有教的同學來說,更是無風起浪,希望他們寫一張感情卡給一個沒有感情的人,我自己也不會這樣做!搞這活動,除了告訴人搞了一項活動之外,於人何益?我婉拒了他們。
禮之真諦 情儀融合
那邊廂,有舊生說為我舉行榮休晚宴。我感謝他們,但強調不可多花金錢,不可為形式而形式,其他則不說了。他們很了解我,了解我重視禮,重視禮背後之情感。情感,是禮儀的內涵;禮儀,是情感的載體,兩者融合為一。
晚宴中,我重遇許多久違的學生,他們都長大了,欣喜之情,怎能自已?然而,在老師眼中,你們仍是昔日可愛的小朋友、大朋友!你們永遠是令人窩心的學生。難得的是他們有的來自遠方,其中一個是剛下飛機就趕來赴宴的,令人感動。是次筵席主角是我,但主人家卻不是;因為,我不參與任何程序的安排。然而,負責的學生給了我一個禮的難題,他們要我為每個赴宴的學生送上一張心意卡,並在其上題字、簽名、蓋印、即時拍照留念。說要保證,我對每一個人說過一段話、表示過關懷。
蜜令寫卡 題字留念
接到「蜜令」後,倒要花些心思了。其中女籃首徒,中一時已在校際一百米、二百米中奪金,學界飛人捨我其誰?我在她的卡上寫上「絕塵」,她不愧為首徒,笑對其他隊友謂:「老師怪我多年『離地』,從沒有出現在女籃飯局。」另一女辯論隊隊員,當年我怪她經常缺席,在卡上我寫一個「惦」字;看着,她黯然道︰「老師,我生了一個女兒,遲些抱她來見見你。」聽着,我已眼淚盈眶。在一個當建築師的辯論隊員上,我寫「智劍」,在會彈琴又當麻醉科的女醫生上,我寫了「天琴」。小徒楟仍在香港大學唸書,我單寫了一個「靄」字,並告訴她陶淵明有一首詩叫《停雲》;其後她在面書上,錄了這首詩,並云「停雲,思親友也。願言不從,歎息彌襟。」
榮休宴上,燈照離席,盛情令人盛載不了。那天晚上,我們沒有離席敬酒等俗例,我守在題字桌上題字、簽名、蓋印、拍照、歡聚、沉思前事。應付不長的人龍,沒吃過半道菜,然而收穫甚豐,滿載而歸,這是禮的真義。■畢在言
作者簡介:中文老師,行將退役,以言教始,盼不以言教終。曾多年擔任公開試閱卷員、口試主考工作。
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