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譯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提出困惑:傳譯最終應取得怎樣的效果?最近熱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討論素材。
劉時鎮「改編」後孩子印象更深
在《太陽的後裔》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男女主角特戰部隊海外派兵組組長劉時鎮和海星醫院外科醫生姜暮煙先後來到硝煙彌漫、疾病蔓延的烏魯克。為了向該地區的小朋友們傳授簡單的衛生知識,姜暮煙請大尉劉時鎮暫時充當傳譯員,幫助她和小朋友們溝通。具體談話內容和傳譯(已翻譯為中文)如下:
姜暮煙:舔這些東西會肚子痛的,以後絕對不要舔這些,知道嗎?跟姐姐拉鈎。
劉時鎮:舔這些就開槍打你們。
(孩子們大笑)
姜暮煙:吃飯前一定要洗手。
劉時鎮:吃飯前不洗手也開槍打你們。
(孩子們大笑)
從上面這個片段中我們發現傳譯員並未完全根據講者講話內容翻譯,而是對其進行了「改編」,擅自誇大了不注意衛生的後果。當然編劇這一段可能有塑造人物性格的考慮。
就傳譯效果而言,這些食不果腹的小朋友可能會對傳譯員誇張的表述印象更為深刻,從而對衛生問題有所注意;也可能孩子們對此只是一笑置之,他們知道大尉叔叔當然不會真的開槍打他們。
「意義一致性」為首要
雖然這是個虛構的場景,卻很值得我們深思。在傳譯實戰中,我們固然希望傳譯可以達到講者期待的效果,期望聽眾能通過傳譯理解講者的講話目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傳譯員並不能舉着「效果至上」的大旗,對講者的講話進行隨意改編,sense consistency (意思的一致性)仍是傳譯的首要準則。■恒生管理學院翻譯學院助理教授 王紅華博士
ansonwang@hsmc.edu.hk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