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騎呢遊學團:Centuries of boat racing across the globe 水中蕩漾 無分國界

2016-07-13
■英國The Boat Race舉行逾百年。圖為牛津大學划艇隊。 網上圖片■英國The Boat Race舉行逾百年。圖為牛津大學划艇隊。 網上圖片

香港每年的端午節除了要食糉之外,就是要舉辦龍舟賽事。每年香港都會邀請不同的企業代表和其他國家的代表隊來香港一齊參加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Race)。

原來龍舟(dragon boat)是起源在超過2,00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一路以來龍舟都是在端午節的習俗儀式上使用(ritual),但在1970年代起,這種習俗就漸漸演變成一種划艇運動(paddling sport)。

悉尼逾二百隊龍舟競賽媲美港

到了今時今日,只要是有華僑(overseas Chinese)聚集的海外城市,如Singapore、Malaysia等東南亞國家,甚至遠至澳洲Melbourne(墨爾本)、Sydney(悉尼),美國San Francisco(三藩市)、New York(紐約),加拿大Toronto(多倫多)、Vancouver(溫哥華)等大城市,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龍舟賽事。

有一位ABC朋友(Australian-born Chinese)告訴我,有一年在Sydney的Dragon Boat Festival中,有超過200支龍舟隊參賽,陣容幾乎可以媲美香港!

英國也有龍舟比賽,地點在Kent(肯特郡)的Bewl Water。不過這賽事不單是鬥快咁簡單,更是一個fundraising event for charity(慈善籌款活動)。每年為當地的charities籌得超過200,000英鎊(約2,400,000港元)。

英The Boat Race曾dead heat

不過講到英國的Boat Race(划艇賽事),最受矚目的當然就是每年都在倫敦River Thames(泰晤士河)的The Boat Race。這是全英兩間最頂尖大學Oxford和Cambridge的對賽,已舉行了一百多屆。其實以贏輸比例來說,大家都是叮噹馬頭(neck-to-neck)。

不過如果你心水清,就會發現其中一屆無分出勝負,點解?原來在1877年的賽事中,Oxford和Cambridge一齊衝過終點,當時的judge(裁判員)發現兩隊的船頭在同一時間到達終點線(the finish),所以就判1877年比賽結果是雙方並列第一名(dead heat)。

很多人都以為船頭是叫ship head,但其實在英文中,船是有很多專有名詞的。船頭是bow,船尾是stern。與舟不同,在The Boat Race中的船是所有rower(划艇手)都背向船頭、面向船尾的(facing backward towards the stern),而龍舟則是划艇手面向船頭的。所以在rowing中,由於rowers是背向前方,就一定要有一位舵手(cox)負責領航。

Cox掌全艇「大腦」

正因為cox是唯一一個看見前方的人,所以他通常都是rowers中的隊長,指揮(command)各rowers何時落槳和上槳。Cox的工作正是龍舟上的鼓手(drummer)及船尾舵手的結合。

正因為rowing是一種體力消耗很大的運動,所以大部分的rowers都是筋肉人(muscular)的體格(body figure),因為肌肉大,就等於船的馬力大(horsepower)。

不過,在一隻艇上,並不是每個隊員都是「大隻佬」,有一個船員(crew)卻是愈輕愈好,這位就是cox了!他的體重愈輕,艇就可以去得愈快。近年cox漸漸多了女性擔當,始終女性身型較男性輕巧。■岑皓軒 騎呢領隊

作者簡介:岑皓軒,畢業於英國Imperial College London,著有親子育兒書《辣媽潮爸哈哈B》及與馬漪楠合著暢銷書《Slang:屎爛英語1&2》等。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