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沈從文與諾獎擦肩而過

2016-08-17

彥 火

諾貝爾文學獎每一階段都有其局限性,難得的是,可以與時俱進。

換言之,它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世界文學冠軍獎」。

正如上面所述,被委以頒授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從一開始,條件和資源都是很有限。

譬如十八個院士,並不是精通世界主要的語言和文字,其觸角也沒有可能囊括整個世界的文壇。

這與主持其事的評委會主席的識見和襟懷都有關,尤其是每個人對諾貝爾遺囑的理解並不盡相同。

瑞典學院對歐洲之外的作家開始給予關注,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

這期間,有十四位以上的非歐洲作家榜上有名。

從一九八六年的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Wole Soyinka)和一九八八年的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富茲的得獎,到二零一二年的中國作家莫言和二零一三年的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的得獎可見。

據較早馬悅然和埃斯普馬克所指出的,華人作家中,除高行健及莫言外,最早被考慮的是中國作家沈從文。

「沈從文在一九八八年去世時已經很接近諾貝爾文學獎。」(埃斯普馬克)

其後,西印度群島、南非和加拿大都有作家獲獎。

諾貝爾文學獎,也不可避免與政治扯上關係。

一九五八年頒授給寫《齊瓦哥醫生》的作者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Boris Pasternak),給他帶來的悲慘下場,因當時的蘇聯當局把他列為異端分子。

到了「委員會」決定頒授給索贊尼辛時,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諾獎的常務秘書曾給蘇聯駐瑞典的雅靈大使寫信,探詢頒授給索贊尼辛的政治氣候。

在這一點上雅靈提供了一個讓人放心的消息,不過很可惜事後證明他的看法並沒有預見性。

不過雅靈也曾給瑞典學院另外的信息,他希望瑞典學院可以推遲這個頒獎決定。

在給厄斯特林的一封信裡他明確表示,「給索贊尼辛頒獎將會給我們和蘇聯的關係帶來困擾」。

而他得到的回答是,「是的,很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我們學院的院士已經達成一致意見,索贊尼辛是值得獲獎的候選作家。」

發展到後來,組成瑞典院士班子,除了諳懂英語、法語和德語外,很多院士也懂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希臘語。

在院士圈子裡也有傑出的東方學學者的地位。

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四年擔任院士的亨利.塞繆爾.壯拜利耶(Henrik Samuel Nyberg)可以報告阿拉伯文學的情況。

一九八五年瑞典學院選入了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擔任院士,他是西方世界最了解中國文學的專家之一。

在現在的瑞典學院裡,還有院士精通俄語。

不過,瑞典學院關注的文學領域的擴大,主要還是靠學院以外的專家的幫助。 (「諾貝爾文學獎」之十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