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蘭
前幾日,在一次與台灣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朋友聚餐時,知道了台灣律師高秉涵先生的故事。高秉涵先生數十年如一日,將外省軍人的骨灰送回中國大陸安葬,讓他們落葉歸根,魂歸故里。這一動人的壯舉,不僅為他贏得了「感動中國」的榮譽,同時也勾起了我們這些台灣外省人的思鄉情懷。
我們這些外省籍的第二代,心中的思鄉情懷,來自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我們的父輩們,他們對大陸故土的思念,成為了我們家庭生活的主軸之一。我們從小便知道:在台灣海峽的彼岸,有着我們的家鄉,有着我們的親人,有着我們的根。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我們受的中國教育。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便是:當一個快快樂樂的好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雖然在兩岸的軍事對峙和隔絕的黑暗年代,讓我們無法踏上大陸國土,但是,我們從課本和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中,嚮往長江、長城、黃河、黃山......這些大好河山以及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一直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我們對這些代表民族文化內涵的符號,充滿了敬畏和崇拜。
一九九零年,我第一次從香港飛往中國大陸。在飛機上,當航機正在飛過長江時,我激動得號啕大哭!泣不成聲!不能自已!以致引起了空乘服務員的關切。當時的我,終於看見了長江、黃河、國土,那是一種回家的感覺,那是一種回到了根的感覺。而我記得曾經在倫敦海德公園,第一次見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同胞,那種喜悅之情是經歷了數十年隔絕之後的重逢與涅槃。
這就是中國人最為質樸的思鄉情懷。作為一個祖籍在江蘇的台灣外省人,我一直思念大陸,在台灣時如此,來到香港之後更是如此。在我們這些人的心中,國家民族是最大的,國共兩黨是一家人。在香港從事社交與文化活動以來,一些人指責我「投共」、「親中」,這些人顯然不能夠理解我們心中對祖國大陸河山與同胞親人所抱有的特殊情感:當年的戰火隔絕了兩岸,讓眾多想家的外省人無法回鄉;如今,和平的時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在同胞之間製造矛盾和對立呢?因為大陸是我們的老家,台灣是我們一九四九年以後建立的新家;大陸是我們的老樹根,台灣是一根伸延到太平洋小島上的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