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廿四味:建制派團結合作 「超區」取三席

2016-09-02

卓 偉

今屆「超區」選舉,建制派不但有機會,更加有必要在「超區」爭取三席,原因有三:一是地區直選戰況激烈,戰局難料,為保住建制派對立法會的主導權,有需要在「超區」中尋求突破。二是「超區」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取得過半數議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是建制派在爭取「超區」三席上具有優勢,就是團結協作,協同作戰,必須善加利用,大力支持民建聯周浩鼎,實現全取三席。

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階段,反對派為了保住議席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不但通過由「民主動力」贊助的「港大民研」為一眾第二梯隊告急,而且據政圈流傳,民主黨、民協和街工近日更達成「魔鬼協議」,決定放棄勝算不高的民協何啟明和街工黃潤達,以保住民主黨鄺俊宇的「超區」議席。同時,民主黨也會過票予參選新界西的馮檢基以作回報。反對派此舉正反映「超區」形勢嚴峻,各黨派唯有進行「利益交換」,企圖保住現時三個「超區」議席。

然而,反對派此舉恐怕只是徒勞,原因很簡單。「超區」議席花費巨大,各黨派的宣傳開支以幾百萬元計,現在到了最後時刻怎可能放棄?當中的選舉開支誰來補償?現時反對派定下的協議,最終根本不知道會否執行,各黨派如果真的為其他候選人過票,但最終對方卻失信,豈不人財兩失?議席就是政黨生命,反對派怎會自我犧牲?所謂協議不過是各懷鬼胎。不過,反對派的「鬼打鬼」卻為建制派實現「超區」翻盤帶來了機會。其實,建制派上屆也不是沒有爭取三席的機會,可惜卻出現其他建制派人士「分票」,結果讓反對派漁人得利。

今屆「超區」選舉,反對派未能協調出選,更出現了6張名單互相爭奪的情況,這固然反映了反對派為利爭先的本性,同時再次說明在「超區」中團結協作的重要。

建制派要實現「超區」翻盤,首先必須全家總動員催票,建制派支持者不但要踴躍投票,更要積極催促親朋好友、街坊友好出來投票。同時,更要將選票平均投給三張建制派參選名單。建制派支持者都應有大局思維,有策略性投票的思維。固然,選民自然希望投給最喜歡的候選人,但同時投票也是阻止不喜歡的候選人進入議會的重要手段。因此,建制派選民投票不能只看個人喜好,更要看誰最有機會爭取到最後一席,將票投給最有機會取得最後一席的候選人。這樣,投下的一票才是最有價值。同時,在比例代表制選舉下,也要改變一些既有思維,就是得票不是愈多愈好,而是足夠就好。一張名單取得超過當選門檻的票,就是意味浪費,更意味影響其他建制派候選人的勝算。

選民在投票時甚至可以不必急急投票,可以先留意選舉形勢,再將票投給最有機會的候選人。周浩鼎雖然首次參選立法會「超區」選舉,但年輕有為,愛國愛港,真誠為市民服務,選民可用手上選票,支持周浩鼎,改變「超區」選舉戰局。這樣的一票,就是最有價值的一票,符合香港利益的一票。

(區議會(第二)候選名單:李慧琼、周浩鼎、王國興、涂謹申、鄺俊宇、關永業、梁耀忠、何啟明、陳琬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