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國際合作項目主管
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全球貿易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全球投資資金缺口加大,貿易投資規則碎片化,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地緣政治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劇,使得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很不明朗, G20增長目標的實現和經濟全球化受到挑戰。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持續復甦是經濟復甦的實質。但從2008年G20華盛頓峰會伊始,即便反對抬高投資和貿易壁壘的呼聲持續不斷,但是效果式微。
2016年,作為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的主席國,中國努力推動G20從「危機驅動型」向「全球長期增長機制」的轉化,並在貿易投資機制化方面取得豐碩成果。2016年,為應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和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速的下滑, G20貿易部長們於7月9日-10日在中國上海舉辦了貿易投資機制化後的首次會議,會議批准了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和《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等「三份文件」;達成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和綜合施策、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兩項重要共識。這些成果可以說是G20成立以來在貿易投資方面最為卓著的成績。作為G20杭州峰會的配套活動之一,此次G20貿易部長會議實現了G20貿易投資政策合作機制化,2016年相當於開啟G20貿易投資機制化的元年。
推動全球貿易投資制度發展完善
中國在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機制性建設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在當前投資協定碎片化的背景下,極具里程碑意義,尤其達成的首個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為全球投資領域合作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可以認為,中國舉辦的G20杭州峰會是全球貿易投資體系的新轉折點,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當前,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全球的投資貿易體系日趨龐大且複雜。根據WTO的資料,截至2013年,已生效的地區或優惠貿易安排超過了350個。根據2015《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當前世界上生效的雙邊、區域以及多邊投資協定接近3,300項。這些雙、多邊以及區域貿易投資協定構成了龐大而複雜的國際貿易投資體系。但如此之多的協定之間存在着釵h重疊、缺陷和衝突,這導致了國際貿易投資爭端也隨之增多且複雜化。
其次,世界貿易組織(WTO)正面臨十多年來最大的挑戰。2015年12月19日,162個WTO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匯聚肯尼亞內羅畢,但是卻沒有「重申」回歸多哈回合談判,聚焦多哈回合談判的目標--即在全球範圍內達成一個統一的貿易協定,這是2001年多哈回合談判啟動以來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多哈回合談判裹足不前的情況似乎意味着多邊制度爭端解決機制的優點已被忽視。
再次,TPP等可能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衝擊。TPP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商業核心,其優勢被成員國廣為宣傳。按照目前的情況看,TPP是在WTO框架外進行談判,並只限於一個排他性的名單內的成員參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其成員國能夠就協定的所有條款達成共識,而實際上,當其成員國真正執行協定時難免有爭端,為此它們還需要成立一個獨立的爭端解決機制。這個解決爭端的機制則完全可能跟WTO的現存機制相似,而其作用無非只是造成不必要的地緣政治影響,即在其成員國之外一個經濟壁壘。此外,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挑戰正在威脅當前的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
鑒於此,7月10日在中國上海舉辦的貿易部長會議,G20貿易投資政策合作機制化在國際貿易投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G20從最初的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展到G20領導人峰會,再到2016年新增的G20貿易部長會議,切實在推動G20貿易與投資合作機制建設,有利於推動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的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
突顯中國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表率作用
G20貿易投資政策合作機制化及貿易部長會議取得的成果將在G20杭州峰會上得到進一步落實。首先,9月3日,G20杭州峰會的重要配套活動20國集團工商峰會(簡稱「B20峰會」)在杭州舉行,這是中國為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所搭建的重要平台,B20將向G20杭州峰會遞交政策建議報告,貿易促進經濟增長仍將是報告主要議題。
其次,作為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的主席國,中國非常具有建設性地確保了G20工作的繼承性和連續性,比如杭州峰會提出了「創新、活力、聯動、包容」這四大新議題。創新、包容性增長等非常重要的新議題,突顯出當下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改革起到的促進增長的重要表率作用。
此外,杭州峰會上還將在反對貿易保護以及促進全球貿易增長方面進一步形成共識和確立基本原則,並將採納在創新、企業家精神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建議並確保實施。當然最終的落實還有賴於國際多邊機構在貿易投資領域的作用,同時,也需要各個國家根據達成的基本原則去克服國內利益集團的阻礙,調整國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