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豪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
大家都知道,在種種歷史因素和傳統政治氛圍下,支持反對派的選民是比較多的,故香港過去才有所謂「64」選民比例的說法,即反對派一般可在立法會選舉獲6成選票,建制派則獲4成。依此得票比例,反對派順利在上屆立法會區議會(二)功能界別獲得了3席,建制派只獲得2席。然而,這令人氣餒的局面是否沒有改變的機會呢?我認為會改變的,基於兩大主因,建制派很可能在今屆立法會區議會(二)功能界別中取得3席,突破困局。
首先,反對派在過去4年實在做了太多背棄港人的事,屢次站在市民意願和利益的對立面,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和核心競爭力。例如發動「佔中」、旺角騷亂、辱罵內地旅客等,均粗暴踐踏了香港的法治和國際形象,徹底背離民意;至於議會不斷「拉布」和流會,引致了多項惠及經濟民生的議案遲遲未能通過,由於工程延誤而導致的公帑損失數以十億元計,對香港競爭力的損害更是無法估量。筆者相信,市民是不會忘記反對派過去幾年的所作所為的,公道自在人心,市民一定會出來以選票懲罰反對派的政客!
除反對派不斷站在市民的對立面外,另一個促使建制派有可能奪取第3個區議會(二)議席的主因在於,建制派較反對派更重視地區工作,更重視地區市民的聲音,故此有多位優秀的政治人才勝出區議會選舉,能夠為選民提供更多優質的選擇。相反,反對派毫不重視地區服務,去屆循區議會(二)進入議會的何俊仁和馮檢基皆雙雙在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敗選,無望再度參選區議會(二)。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只好廖化作先鋒,反對派今次派出的候選人,無論知名度或歷練皆及不上4年前,故增強了建制派衝破困局的可能。
執筆之際,2名反對派區議會(二)候選人宣佈棄選,反對派已啟動棄保方案了,建制派的選情又嚴峻了不少,尤其是對於作為建制派新人的周浩鼎來說,挑戰更加大。但筆者還是對建制派的選情有信心,因為我對市民的選擇有信心。只要出來投票支持建設力量的選民較多,反對派的棄選策略是無法發揮作用的。
建制派能否作出突破的關鍵在於周浩鼎身上,筆者希望大家集中票源支持周浩鼎,尤其是新界區的選民,更加要支持周浩鼎,讓建制派3名區議會(二)候選人全數進入議會!
(參加立法會區議會(二)的候選人還有民主黨涂謹申名單、民建聯李慧琼名單、民主黨鄺俊宇名單、民協何啟明名單、工聯會王國興名單、新同盟關永業名單、街工梁耀忠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