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大病未開始時做足預防才是治病之本。為推動預防中風,中大研發儀器全自動進行中風風險篩查,準確度高達94%,價格及所需時間亦較傳統檢查節省不少。負責人相信,分析可助市民及早了解自身中風風險,盡早改善個人生活飲食習慣預防中風。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於2014年研發「全自動視網膜圖樣分析」,不用醫生操作執行,非入侵性檢查並拍攝眼底微絲血管靜態圖片,上傳至雲端自行分析結果。研發已獲美國專利認可,去年對外提供服務,至今使用人數多達逾2,000人。
分析僅數百元 需時5分鐘
學院教授徐仲鍈指出,現時多靠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檢查病人心血管,以作中風初步診斷,但檢查動輒數小時,價格不菲,認為研發可補有關不足,強調分析只需數百元,過程僅5分鐘,節省時間金錢。
徐仲鍈續說,分析評估參考威爾斯親王醫院腦科約120名中風病人眼底微絲血管檢查結果,並以結果作數據評定低風險、中風險及高風險三大等級,相信準確度高達94%。他說,結果有助市民增強預防中風意識,改善個人生活飲食習慣,尤其是中、高風險患者。
學院9月與社區院舍合作推行「健康人生-『風』險管理計劃」引進分析儀器,至今已為30名院友及家屬檢查。計劃下月起開放予全港市民,以50元優惠價檢查,預料受惠人數多達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