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果欄:腐爛的,下「欄」!超市:過期的,下「架」!
「下欄」一詞可能源自「果欄1」(水果的集散地,「欄」這裡讀「蘭」的第1個調)。當工作人員在開箱或開籮後發現有水果腐爛,他們便把這些在就近丟棄。這個從果「欄」拿「下」水果的舉動叫「下欄」(「欄」這裡讀回「蘭」)。
香港的「果欄」位於油麻地,每天「下欄」的水果遍佈附近街頭。有些貧困的長者就靠低價售賣這些水果「屍骸」過活或幫補生計。
近年,大型超市對過期食品以及問題食品,都會即時「下架」,其意思與「下欄」相若。隨着社會不斷發展,「下欄」的意念已由其原來的「劣質本色」滲透至不同的環節上。
當「名詞」時:
1.「下欄」指某個行業的剩餘物資、廢料等。
飲食業:菜頭菜尾、肉頭肉尾或通稱「廚餘2」。
印刷業:紙頭紙尾,使用過的沖底片藥水(可提煉銀)。
2.食肆中,老闆將客人所給的小費(貼士3)分發給夥計,各人所得稱之為「下欄」。
3.「下欄」(剩餘物資、廢料)變賣後所得可看成老闆給夥計的部分或全部打賞、獎金、年終花紅/雙糧等。
當「形容詞」時:
1.「下欄」用以形容一些次要的、低檔次的、劣質的事物或一些簡單的、瑣碎的或不用特別安排的工作。
2.戲班中較次要角色,如兵卒、家丁、侍婢、宮女等,稱為「下欄人」,其中侍婢、宮女和女兵又稱「梅香」。
示例1:成個月晚晚爆到開巷,睇嚟今個月嘅「下欄」都會幾和味。
【整個月每個晚上都爆滿,看來這個月的小費/貼士定會很可觀。】
示例2:有啲古惑食肆,將三文魚骨拆肉炒飯,仲話用正新鮮三文魚,碟飯賣到成百幾蚊,咁就「下欄」變上菜,虧佢哋諗得出。
【有些不良食肆,將三文魚骨拆肉炒飯,還說是用挺新鮮的三文魚,一碟飯就賣百多元,那就是「廚餘」變上菜,虧他們想得到。】
示例3:經理你成日行出行入、操操勞勞,而家要唞4番吓,啲「下欄」嘢有我哋做就得嘞。
【經理你常時進進出出、操操勞勞,現在應稍作歇息,至於那些瑣碎工作就留給我們做好了。】
示例4: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好似洗碗、掃街嗰啲「下欄」工種,就長期唔夠人使。
【有人沒工作,有工作沒人做,好像清潔碗筷、打掃街道那些低檔次工種,就人手長缺。】
話說回來,有個極言卑鄙無恥或不成器的詞語「下三爛」,亦作「下三濫5」,如果把「三」字刪去,「下爛」/「下濫」不就是與上述的「下欄」音近嗎?這裡所指的下賤、沒出息與品質低劣的意義相仿,因而拿這個作為「下欄」的演變源頭也有其理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據考證,「果欄」早在明朝就有了。換言之,這類批發市場距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
2「廚餘」乃廚中剩餘(surplus)的食物,亦即仍有食用價值。由於waste多指廢物、損耗、垃圾,所以「廚餘」譯作surplus food比港府的官方譯法food waste較貼切。
3「貼士」,tips的音譯;讀tip3-1 si6-2,為其變調。
4「唞」,粵專用字,讀tau2(偷1-2),解休息。
5古代將人分為九種階級,又稱「九流」,分別是官吏、僧侶、道士、醫生、工人、木匠、娼妓、書生、乞丐。「下三濫」就是當中後三流,所以亦稱之為「下三流」。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