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想起農民汗與苦

2016-10-18
■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新華社圖■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新華社圖

羅大佺

立秋過後,各種農作物逐漸成熟,一年一季的金秋時節即將來到。先是玉米黃了,接蚑_穀成熟,農村開始進入收割季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詩人,我們的作家總是一片歡呼:秋天,金色的日子,秋天,收穫的季節。也許是我從小生活在農村、長大後還當過十多年地地道道的農民的緣故,每到這個時候,腦海裡想起的卻是農民的汗水與辛勞。

先說搬玉米吧,我們不說農民如何整地,如何播種,收穫的時候,那背荌握j的一個背兜,鑽進那密不透風的玉米地裡一包一包搬下來,扔進背兜背回家,撕開葉子,一粒一粒搣下玉米籽也夠辛苦的了,但這和收穫稻穀的辛勞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收穫稻穀的時候,必須選在烈日天。雖說立秋已過,但那炎炎烈日般的24個秋老虎的也會曬得人大汗淋漓。拌桶拖下田,婦女把草帽或斗笠戴在頭上,手裡拿把鐮刀在前面割稻穀,那稻穀的葉子如一張張刀片,不時將她們的手臂劃破,留下一條條帶血的傷痕。那抱穀把的人在田裡來回奔串,田裡的石頭瓦渣和穀莊不時劃破腳板心和腳肚子,而他一刻都不能停下,因為搭稻穀的人在等荍A抱去穀把呢。

搭稻穀的兩人是田裡的主要勞動力,一天能打多少分田的稻穀主要取決於他們的速度。這兩人首先要腰力好臂力好,才能雙手抱起稻穀的底端,掄個半圓,使勁搭到半桶前方的壁板上,那個勁,要使得準,使得狠,稻穀才能脫落進拌桶裡。沒有力氣,掄不圓稻穀,搭在拌桶壁板上稻穀粒子也脫落不了。沒有搭得準的,穀把會散架,稻草會掉進拌桶,嚴重的,手背手腕搭在拌桶板上,要受傷。搭稻穀的時候,還要講技巧,十個指頭既不能把穀把捏的太鬆,又不能把穀把捏的太緊,否則,十個指頭尖尖,會很快磨破皮,血流不止。即使很有技巧的,打完一季稻穀,也會把手指磨破。有一年我曾經擔任我和三伯家的主要勞力,沒幾天就把手指磨破了,在縣新華書店工作的一位朋友拿了幾雙他們單位發的勞保手套給我戴起,才勉強搭完了那季稻穀。搭穀的人搭完一把稻穀,就將稻草放在拌桶邊,湊齊三把,擇出幾根稻草,往稻草頭上繫個活結,放在田裡,以後挑回家曬乾,餵牛,或蓋茅草房。當稻穀穀粒在拌桶裡裝得差不多的時候,背穀子的人進來,把穀粒中的稻草用竹扒撈掉,用ad把穀粒撮進背兜,裝滿一背,背回家曬在曬簟裡。背穀子的人披個棕挎子在背上,背兜裡近二百斤的稻穀壓得他只能彎虒y行走,一路上背兜裡的稻穀滴出的水,順茈L的屁股流,累了,只能用枴杖墊茩I兜,歇息兩分鐘。當他把穀子背回家曬在曬簟裡後,這時候田裡半桶裡的穀子也裝的差不多了,又趕緊往田裡趕。打穀子的人待背穀子的人把穀子背走後,需拖茤梇磼鼠e走,因為這時離放稻穀的地方有一段距離了。這還是在裝茪@些水的水田裡,有些水田被太陽曬乾,田裡沒有水了,只有泥漿,搭稻穀的人雙腿陷在泥漿裡,腿上、褲子上全是乾了的泥巴,掄起的稻穀灑下星星點點的泥漿,滴在衣服上,太陽一曬,汗水和泥漿浸透衣服,彷彿被鹽水浸濕過一樣,緊緊黏在皮膚上,太陽一曬,火辣辣地疼痛,好不容易衣服乾了,汗水又如雨珠般滴下,把衣服浸濕,甚至漫延到褲腰帶裡,如此周而復始。如果是在早晨或傍晚還要好些,如果是在中午那段時間,稻穀搭到拌桶上,穀毛漫天飛,嗆得你眼睛都睜不開,一不小心穀毛飛進你的鼻子和喉嚨,刺得生疼,吞也不敢吞,吐也無法吐,難受死了。打完一天穀子回到家裡,累得渾身骨架都散了,只想好好躺下睡一覺。當年還是農民的我少不更事,曾經寫過一首描述勞動情景的小詩《秋日詠歎調》,詩的第一段寫道:「嫩手被穀葉割破,汗泥凝住皮膚,衣裳濕了又乾乾了又濕,貼在背脊樑上訴苦。哦,誰說秋天收穫喜悅,我收穫的卻是痛苦......」長大後我曾經把這首詩給某省一位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請他指點,他的回答就一句輕飄飄話語:「一個懶蟲的聲音」。出身城市,身居高位的副廳級官員,又怎麼了解得了生活在底層的農人的艱辛呢?

稻穀收割回家後,還得曬上幾天太陽,用風桶把裨殼穀子和穀毛風乾淨,裝進穀倉。遇到天氣不好,那穀子就得晾在屋裡,否則就會霉爛。有的人家實在沒地方晾,就放進鍋裡用微火烘乾。遇到那一年秋收季節連續雨天,漲洪水,農民就只得對茈迣孕s苦連天。這還只是收割成熟了的稻穀的過程。那冬天耕田耙田,春天播種施肥,夏天插秧薅草護理,哪個環節都很艱辛,都出不得問題,稍有不慎,不說顆粒無收,至少收成甚微。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民不會那麼辛苦了。不錯,隨茯鴔猼熄i步,農村人使用化肥農藥多了,播種不用點穀,溫室裡就可育苗。栽秧不用下田,田埂上就可載「拋秧」。管理不用薅草,打農藥、灑化肥即可,打穀子也有了脫粒機,不用再在拌桶上一把一把地搭......更為重要的,是十多年前國家免掉了農民的農業稅,為農民減輕了一大筆負擔,讓千百年來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現在買農具,種莊稼政府都有補貼了。這些都歸功於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好政策。

但是,我們在看到農村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應看到農村又出現的新問題。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大片土地荒蕪,老弱病殘留守鄉村,農村孩子走出校門後寧願流浪城市也不願回到鄉村參加勞動。當年那種一家有事大家相幫變成了出錢幫你做事,那種以苦作樂的勞動景象不復存在,農閒時間到處都是麻將聲......所以雖然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農民種糧的艱辛仍然沉重。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曾在《憫農》一詩中這樣描述了農人種糧的艱辛。讓我們把詩中的畫景描繪於心,多多想想農民的汗水與艱辛,時時關心農人的生存狀況,關心關心農村的發展前景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