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傑青學者研骨質疏鬆藥得獎

2016-10-27
■黃兆麟(左)及張正龍(右)從華雲生(中)手上接過獎項。 姜嘉軒  攝■黃兆麟(左)及張正龍(右)從華雲生(中)手上接過獎項。 姜嘉軒 攝

港大張正龍冀覓代謝物 共12學科項目獲表揚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年輕學者出色表現是香港學術研究維持高水平的重要動力。研資局昨日舉行「傑出青年學者計劃」頒獎禮,表揚12項不同學科領域青年學者的傑出項目。其中,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致力透過分析血清代謝物和代謝網絡,研究它們跟骨質密度與骨折的關係,希望發現提升骨質密度代謝物,將對研發骨質疏鬆相關藥物帶來新突破,因而獲獎。

頒獎典禮昨日在政府總部會議廳舉行,研資局主席華雲生指,本年度「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共收到366份申請,只選出12項評為傑出項目,包括生物學及醫學、商科、工程學、人文學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相關青年學者都是香港「Top 3%」。

「大包圍」尋700多種代謝物

張正龍為是次計劃生物學及醫學範疇得主之一,研究項目名為「中國南方人之骨質疏鬆代謝組學研究」。他表示,研究假設中國南方人高骨密度及低骨密度者血清代謝物和代謝網絡會有明顯差異,「我們將分析來自香港的血清樣本及基因數據,『大包圍』找出約700多種代謝物,研究它們跟骨質密度與骨折的關係」。張正龍進一步指,因代謝物能透過化學方式生產,亦有機會製成藥物供人體服用,「假如我們發現能提升骨質密度的代謝物,將對研發相關藥物帶來幫助。」他預計,未來一年將能檢查全部700多種代謝物,下一步進行更深入試驗,確認代謝物是否有正面作用。

黃兆麟快找治癌藥「最好組合」

另一位生物學及醫學範疇的傑出青年學者,為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黃兆麟,其研究項目是關於癌症藥物療法。他解釋說,一般來說,癌症以多藥物治療成效較單一藥物好,「但情況並非必然是一加一等如二,藥物組合不當有可能互為抵消,一加一隨時變零」,找出「最好組合」尤其重要。

研究中,他善用新技術「CombiGEM-CRISPR」加快找出組合程序,「假設現在有1,000個藥物組合,傳統方法需要用機械人逐個做,低效且昂貴;新方法用條碼為1,000個組合標記,共冶一爐測試」,當發現某一組合有效,就能透過條碼將之識別,速度大增。目前,將集中研究卵巢癌混合治療,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展至其他癌症。

「人文學社會科學」產生4得獎者

昨日頒獎典禮同場表揚今年「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4位得主,包括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公共設計學講座教授、公共設計研究室主任邵健偉,其研究項目為「高密度城市中視障人群的開放空間設施設計的包容性比較研究」。

他介紹指,研究將集中檢視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等高密度城市,了解視障人士需要,從而在政策上提出建議。「對於窮困或弱勢人士而言,公共空間有時甚至比家更重要」,同時公共空間能在個別程度彌補私人空間缺陷,因此其質素及共融性相當重要。他特別感謝計劃能提供資源聘請替假老師支援教學工作,讓自己未來一年有更多時間專注研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