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校袋20萬購設備 組織學生參加活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社會正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關於中小學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也愈來愈受重視。繼本年初曾向全港小學每校發放一筆過10萬元津貼後,教育局提出將類似津貼擴展至中學界別,每校可獲提供一筆過20萬元津貼,用於添置設備及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活動及比賽等,估計涉及逾1億元財政開支。有關建議昨日於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在無人反對下獲得通過。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於委員會上介紹指,獲得津貼的中學可靈活運用有關資助,包括用以添置設備,如購買3D打印機,亦可組織相關學習活動及支援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等。
無違「持續」理念 「不會停在這裡」
普遍立法會議員都對津貼表示支持,但亦有就推行細節表達關注,有議員提出,是次「一筆過」撥款,與教育局期望學校「持續」推行STEM教育的理念或有落差。吳克儉回應指「我們不會停在這裡」,強調局方一直都有檢視對學校的資助,又指目前不同學校已在不同層面發揮所長,亦有不同津貼可以運用。
另有議員擔心,隨着中學實驗室人手結構重整,或令實驗室技術員出現「裁員潮」,吳克儉回應說,未來有關學生STEM教育支援人員的需求將愈來愈大,「看不到有需要裁員。」
就坊間STEM教育到校服務良莠不齊,如何有效監管公帑運用,教育局亦將向學校發出通告,推介合宜儀器與課程。至於如何鼓勵過往較少接觸STEM教育的學校,吳克儉指,現時學界有不少科學相關博覽會及學會等平台,供學界交流心得及經驗,而今次津貼目的也是要鼓勵學校「走多步」,局方並會派員外展與學校接觸,了解津貼使用情況。
據了解,有關津貼的撥款及相關指引預計於明年3月發放,學校可跨年使用津貼,直至2018/19學年年底,屆時任何未使用的撥款需退還政府。
教育事務委員會昨亦有就免費幼教政策下的一筆過啟動津貼作出討論,議員普遍支持有關撥款,但亦有議員質疑此項津貼上限為30萬元,並不足夠增聘教師。吳克儉強調,啟動津貼重點在於協助學校過渡,「教師人手會隨着(免費幼教政策下)師生比下降而增加,人手增加亦意味需要添置傢具等設施;或是需要聘用文員處理文書工作」,他指這些才是啟動津貼的主要目的。
修訂《學前指引》料次季前推
有議員要求當局承諾妥善處理幼稚園家課政策,吳克儉強調自己也不贊成「兩歲童開始要執筆(練字)」,形容這是嚴重問題,更不贊成幼稚園「小學化」;現時局方已開始修訂《學前教育課程指引》,期望各界給予時間整理意見,預計可於明年第二季前推出。
另外,委員會原定就「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建議作出討論,但因時間所限,委員會決定擇日召開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