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古典瞬間:黃彰健的個性

2016-11-15

唐寶民

黃彰健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歷史語言學家,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語言校勘和研究領域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近讀學者孔祥吉的回憶文章,始知黃彰健還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學者。

1998年,黃彰健應邀到北京參加戊戌變法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孔祥吉也應邀參加了,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中午,黃彰健邀孔祥吉到住處聊聊,臨別時,黃先生從隨身攜帶的箱子裡拿出一本他早年出版的《戊戌變法史研究》贈給孔祥吉,他在扉頁上工工整整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還寫上了一些客氣話,並鄭重其事地告訴孔祥吉:「這本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書,自己存的很少。這次來北京開會,專門找了兩本。除了送給你一冊外,另外一本因為沒有合適的學人可送,只好再帶回台北去了。」黃彰健的這番話令孔祥吉先生十分詫異,因為參加此次會議的海內外名家甚眾,何人不可送?幹嘛非把另外一本再帶回台北?難道在這麼多參加會議的學者中,就真的找不到另一個可以「以書相贈」的人嗎?但想來,黃彰健先生這麼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個性吧。另一件事是研討會結束後,承辦方出版了一本討論會論文集,但這本書卻沒有收錄黃彰健向大會提交的論文《戊戌變法與素王改制》,黃先生是研究戊戌變法史海內外公認的專家,怎麼能不收錄他的作品呢?孔祥吉後來才知道:論文集編委會因黃先生提交的論文文字太長,因此徵求他的意見,準備將論文精簡、刪去一部分內容,可他卻堅持說:要麼原文刊出,要麼不必登載。

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 黃彰健的個性,讓我們看到了他率性而為、真情流露不做作的一面,作為大師級學者,他在學術上卓有建樹,在生活中也有稜有角,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正是名家與眾不同的一面,堪稱另類的風骨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