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驚訝特朗普當選?只因對美無知

2016-11-21

■Henry Law 資深通識科教師

2016年臨近尾聲,不少港人評價這年為「意外之年」,自年中英國脫歐至年末美國大選,均出現港人意料之外的局面,所謂「意外」即是原來預測的結果未有出現,因而對於確信的未來沒有來臨而感到震驚,可是,值得思考的是所謂「預測的結果」和「確信的未來」是從何而來?

其實,港人之所以對大選結果感到「意外」,源於一直以來純粹從主流大眾媒體渲染中建立對於美國的刻板印象,以及最近新聞報道構建對於特朗普的觀感,實際未有深究真實的美國國情和特朗普所主張的政治和經濟政策等,只是片面以為美國人公民意識較高,並且擁抱普世價值和人道主義等,可是完全不清楚美國當下面對的困境,例如當地存在不少非法移民問題,困擾美國當地的治安和福利負擔,同時,面對龐大的對華貿易逆差、對外軍費開支和工人失業問題。

因此,與其感到意外,不如坦承自己對於國際局勢的一知半解,重新審視自己既有刻板印象和觀念,可惜部分港人只會認為美國人做了錯誤決定,這種態度實際是逃避自身的無知,漠視和貶低民主選舉的意義,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言,民主就是有落敗的可能性,人的預測也是有失準的可能性,只要審視落敗和失準的原因,才是理性思考的行為。

通識重「論證過程」輕「答案」

通識思維訓練除了多角度思考外,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求學生破除以上的既定觀念,建立實事求是的理性論述能力,尤其考試評核並不重視「答案」,而是重視「論證過程」,例如文憑試經常問及的「多大程度」題型,評改關心的不是「很大程度」抑或「很少程度」,而是論證立場所能提出的理據能否做到層層推論,同時,理據應該充分、確切和多角度。

就當通識試卷出題:「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在多大程度影響世界和平?」學生不應該只是提出「答案」,即特朗普破壞世界和平或者有利於世界和平,而是要先客觀提出特朗普的主張和政策,例如移民政策、經濟政策、外交政策等,從而論證可能帶來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