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心血管病人食亞士匹靈兩難

2016-11-23
■陳家亮解釋,因為亞士匹靈有通血管的作用,如病人腸道表面同時有損傷或黏膜受損,便會增加出血的機會。 楊佩韻 攝■陳家亮解釋,因為亞士匹靈有通血管的作用,如病人腸道表面同時有損傷或黏膜受損,便會增加出血的機會。 楊佩韻 攝

服藥腸出血復發增63% 停用死亡率高61%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楊佩韻) 藥有三分毒,針無兩頭利!隨着保健用藥概念普及,近年愈來愈多人服用抗凝血藥「亞士匹靈(Aspirin)」作預防及治療冠心病與中風。不過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高齡病人,若持續服用亞士匹靈,腸出血復發機會較停藥病人增加63%;但停用則會增加死亡風險。研究續指,病人服用亞士匹靈後感到小腹不適,誤以為是胃痛,但其實是小腸或大腸出血,建議醫生要視乎病人心血管病風險,決定是否繼續服用亞士匹靈,並提醒市民勿胡亂用藥,以免保健變成傷身。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威院在2000年至2007年間,被診斷因亞士匹靈而引致腸道出血的病人數據,並追蹤當中295名病人於隨後5年的臨床情況。該批病人均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為70歲或以上,並分為「用藥組」及「非用藥組」。

研究發現,持續服用亞士匹靈的病人再次出現腸出血的比率,較非用藥組高出63%;停用則增加死亡比率61%,可謂「醫得頭來腳反筋」。

腸出血無病徵 要檢查血色素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威院去年處理1,800個腸胃出血個案當中,便有300個是小腸及大腸出血,佔所有個案的20%,當中絕大部分與服用亞士匹靈有關,不過醫生及病人難以發現箇中關係。

他續稱,有病人服藥後感到腹部不適,照胃鏡後沒有任何異樣,這很大機會是腸道出血。

他表示,腸道出血沒有病徵,病者較易感疲憊,及出現面色蒼白等情況,要檢查血色素方能得知結果,這也解釋了為何最近服用亞士匹靈病者的胃出血情況減少,但腸出血的人數慢慢上升。

陳家亮解釋,因為亞士匹靈有通血管的作用,如病人腸道表面同時有損傷或黏膜受損,便會增加出血的機會。雖然現時醫學界未有方法預防或治療上述問題,但建議醫生繼續向患有心肌梗塞、已植入冠狀動脈支架或曾多次嚴重中風病人處方亞士匹靈;只為預防或僅患有輕微心血管問題的病人,便要停止服用。至於病人要每兩三星期到醫院覆診,檢查血色素的走勢,防患未然。

上述研究結果及指引將被美國多個醫學團體納為臨床指引,未來將會建議本港醫管局採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