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天津市政協常委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丁酉年春節前,中央電視台新聞播放了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簡稱「兩辦國學傳承18條」),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學傳承18條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的精華高度濃縮、發揚光大,為中國認識與改造世界、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顯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層,在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質變的關鍵時刻,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靠和底蘊,增強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立和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向世界展示中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價值,提升中國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吸引力。國家高度重視弘揚國學,海外華人華僑倍感雀躍振奮,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更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構建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獨特的橋樑作用。
世界四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華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綿延不斷,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產生和形成了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富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持續不斷的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恐怕難以擺脫與另外三個古文明同樣的命運。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中國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和嚴峻,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為中國人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對全面提升民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增強文化自信 提高文化軟實力
當前世界格局風雲變幻,中國對內堅持改革反腐兩手抓,擼起袖子加油幹;對外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快車。而以美英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卻興起反全球化的浪潮,保護主義、自我利益優先大行其道。面對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新興大國、東方文明古國,如何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增強文化自立和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對此,習近平主席說得很清楚:「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國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就在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最深厚的軟實力。
香港應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香港是世界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較好的地方,使用繁體字,中國不少傳統的習俗和節慶都完好地保存、發揚,香港眾多的華僑與海外有密切聯繫,傳承國學、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香港當之無愧應積極扮演橋樑角色。香港本身要搞好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例如在西九興建故宮博物館更顯具有重大意義。可以通過香港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舉辦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遊推介等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