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喜博士 香港公共管治學會理事長 中西區區議員
97年回歸是香港新一頁的開始。20年前的7月1日,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灣仔會展大會堂徐徐升起之後,正式開始了「一國兩制」下之「港人治港」的新里程,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從此更緊密相連。而且,不單是政治、經濟之關係,更加是歷史與文化方面的連繫及紐帶之關係。本人在1997年7月1日回歸時,在臨時立法會第一次會議上說:「今天我們在此見證歷史,見證香港回歸中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見證一段歷史的結束及新時代的開始。」
回歸不但是政權的交接,也應該是人心的回歸。要做到真正的回歸,人心的回歸至為重要。回歸之初,有人擔心民主、自由會受到影響;有人擔心貪污問題會變得猖獗;有人擔心泡沫經濟過一、兩年就會幻滅。香港人面對回歸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有人感到興奮;有人感到無奈;有人感到失落;也有人留心觀察。無論是哪種反應,香港人對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有所期望的,我們訴求只會越來越強,也會更理直氣壯...... 事實上,這個20年對於香港來說不是平凡的歲月,我們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風暴,2014年違法「佔中」等,但無論什麼困難,香港都安然度過了,這本身就體現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抗逆力,也可以說是「一國兩制」的一大優勢。
「 一國兩制」並不是一個權宜的安排,而是解決香港回歸和未來實現國家統一的一種戰略安排。有人問:我們可以重新理解「一國兩制」嗎?我認為這不是重新理解,而是不斷加深理解和認識的問題。前提是堅守「一國」原則,這個是底線,是基礎,不能妥協。在此前提下,我們對許多面臨的問題,應該進行深入的思考,比如說,97年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否可以完全適應現今之資本主義世界呢?在尊重私有產權及自由經濟的基礎上,是否需要進行某些社會改良,或引入社會主義某些好東西。況且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化及民粹主義抬頭之下,已出現了變化。這個問題是我們要深思及研究的。再舉個例子,按照過去的制度,香港樓價絕對是自由市場供求的結果,政府沒有理由去干預及影響。不過香港社會的現實已經告訴我們:市場的扭曲及失衡往往是資本主義社會經常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一本通書睇到老,那麼就不會有壓抑樓價辣招的出現。因此對資本主義某些不良的因素加以控制或避免,本身是有需要的,某個程度來說,也是令這個制度不至於崩潰的需要。
因此,我認為「一國兩制」的具體內容,也將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不斷有新的發展和完善。在慶祝回歸20年之際,我們應該問,是否已發揮「一國兩制」中最好的地方,如果我們不能夠或不懂得怎樣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之制度優勢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失職,也有負了「一國兩制」的初衷。另外,要推動社會之發展,除了相關的制度化之外,也要有一套文化體系,這是比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更高層次的。具體來說,是在「一國兩制」之下的文化建設及文化內容,也可以說是新香港人的文化身份認同的建設是很重要的。過去20年這一方面的文化建設非常不足及滯後,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文化建設是近乎一片空白,需要我們努力去加強。
總之,我認為除了要舉辦一些慶祝活動之外,也需要進行深入的反思及檢討。這樣做對全面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