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峻森
踏入雞年,身邊不少朋友已經忙到不可開交,而筆者於年初八參與了扶貧委員會籌劃的「友.導向」計劃的聚會,與高中生溝通交流,互相啟發及指導。
記得4年前於北京拜訪統戰部,部長們地對我們說:「香港年輕人的統戰工作尤其令人摸不着頭腦」。4年過去,香港青年問題的確不容低估,加上互聯網、社交媒體的發展,香港青年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值得大家關注。
現今歐盟的成員國都將白皮書作為制定該國青年政策之基礎,青年參與已成為當下各國青年政策的核心,通過白皮書大大增進了政府部門與青年的關係。但香港從1997年至今20年間,從未出過一份有關制定年輕人長遠計劃的青年政策白皮書。其他亞洲地區每年都有青年政策論壇和網路論壇, 給予青年人商討政策。在香港,我們有青年高峰會議,但基本上只是一個「和諧」的問答大會,內容缺乏啟發性,傳媒也沒有興趣報道,青少年對政府、政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不高,正正因為青少年缺乏與政府對話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青少年事務委員會本應凝聚社會力量,協助制定及推動有關香港青年發展的計劃及相關活動,惟從03年至今14年間,青少年事務委員會只出了5份的年輕人研究報告,從發明互聯網至今,仍從未有一份關於第四媒體與年輕人的研究報告,青年協會只做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研究報告,卻不會做一些具長遠性預防社會問題的研究報告。連研究報告都缺乏,政策又用什麼作為依歸呢?
踏入雞年,大家都對新一屆政府抱有新期望,筆者更希望新一屆政府能重新訂立青少年政策,讓青年有夢想,有平等機會建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