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傑 群策匯思常務理事
港大校長馬斐森剛宣佈辭職,立即惹來各方面的揣測。先有港大教師職員會主席表示馬斐森工作得不開心,又有教育界的立法會議員將馬斐森的辭職跟校委會成員扯上關係,更有前港大學生會會長在馬斐森辭職消息公佈後力陳馬斐森的不是。港大校長辭職一事眾說紛紜,馬斐森及時透過媒體及發電郵給港大的師生及校友,昨日更召開記者會,解釋他辭職的真正原因,是接受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的聘請,成為該校校長。
平心而論,職場上的位置更替實屬等閒,而且馬斐森今次的轉任,無論在事業發展及個人取捨方面亦合理。根據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愛丁堡大學的排名位於第27名,高於香港大學的第43名,而且愛丁堡大學跟20個諾貝爾獎得主都有緊密聯繫,這些客觀因素對任何應聘者都相當吸引。
此外,馬斐森出生於英國,並分別在倫敦大學醫學院及劍橋大學取得醫生專業資格及博士學位,出任港大校長前擔任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一位在英國土生土長的學者,放棄遠赴海外工作,重返故鄉擔任更合適的工作崗位,根本就不應有何懸念。奈何,本港有一批別有用心的人,想藉這個機會大肆政治炒作,既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更打擊對手,抹黑特區政府和港大校委會。
誠然,香港大學於過去一年的確被不少政治爭拗圍繞,先有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捲入收受及使用匿名捐款的風波,再有校委會成員被學生圍堵,接二連三的政治事件令大學的校委會及管理層疲於奔命,或多或少影響到港大的發展。
儘管港大仍守住本地大學「一哥」的地位,但在全球大學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港大面對的挑戰不容樂觀。以創校不足30年的科大為例,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由2016年位列71-80名躍升至2017年的第49名,跟港大只有6名之隔。倘若港大再因校長任命而捲入政治漩渦,大學政爭不息,發展難免裹足不前,在國際上的排名將每下愈況。
根據《港大條例》及《港大規程》,港大可以賦予校委會權力處理校長的聘任事宜,作為真正關心港大的各持份者,應給予校委會充分的空間作全球招聘,挑選出一位最能配合港大方針及持續性發展的重量級學者,作為香港頂尖學府的掌舵人,令港大無論在學術研究、培育學生及回饋社會等範疇都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