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黑天鵝來襲 市場憂港股轉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張美婷)港股自今年來已上升約2,100點或9.6%,升至一年半的高位,所謂「高處不勝寒」,不少投資者憂慮港股會於3月轉勢。分析師認為,3月正值業績公佈高峰期,對市況當然有很大影響,但外圍因素也不容忽視,當中四件大事包括內地兩會、美國債務上限到期、美國新一年預算案,以及荷蘭大選,皆會左右港股走向。
每逢兩會期間,相關概念股均會有追捧,但不是每年皆大升,近兩年兩會的主旋律是「供給側改革」,一些產能高、庫存厚的股份捱沽。時至今年,去庫存已有一定成效,商品價格低位回升,供給側改革概念股成為資金流入的目標。
資源股料受惠國策
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受惠兩會的概念股會是環保、基建及去產能成效顯著的股份,但提醒兩會閉幕後,港股一般會見高位,呼籲股民關注風險。過去幾年,除了2015年4月「大時代」外,港股一般會在3月造好,大炒「國策股」,但會後一個月就會「散水」,所以3月下半個月的市況多數疲弱。例如2014年和2016年,兩會前一個月,恒指升幅分別達6.2%和4.5%,但在會後一個月,分別跌1%和微升0.1%。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今年內地繼續推動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減少過剩產能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料資源類相關股份可能受惠於內地政策,當中包括煤炭、鋼鐵和水泥股等。今年內地會加大基建項目建設,料水泥相關分類需求大增。
去年中央提出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2.5億噸,中央更投放1,000億元的財政補貼予達標企業。故此,商品股今年來普遍升幅至少兩成,例如洛陽鉬業(3993)今年來走勢如坐「火箭」,水泥股的代表則有中建材(3323)。
環保股見後追趨勢
事實上,內地各省已開完地方兩會,根據各省政府工作報告,有16個省份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去年GDP。中央政府如果對基金投資再加碼,勢對基建熱潮火上加油。中交建(1800)過去一年升幅逾五成,但目前PE不足10倍。另一隻中車時代(3898)近日獲大和視為行業首選,有機會追落後。
此外,環保近年一直是兩會的重要議題,中央近年積極推動環保,多隻環保股本月見異動,包括大唐新能源(1798)、華能新能源(0958)及中廣核新能源(1811)等。市場視為環保業龍頭的光大國際(0257)及北控水務(0371),亦已見後追趨勢。
溫傑稱,現時市場以資金作為主導,3月下旬有回吐壓力相當正常,預計本月仍以藍籌內銀股和資源股表現較突出,特別是內銀的撥備與壞賬有改善,內銀股將會受惠。至於零售相關股份則遜預期,即使本港零售有輕微復甦跡象,但只是去年的表現太差、基數太低,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挑起貿易戰,料本港出口股或受拖累,對出口貿易股如亞投金融(0033)、利豐(0494)、高山(0616)、華聯(0969)等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