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古知今。香港自淳樸的漁港農村發展成繁榮的世界金融商業中心的歷程,對於了解當下的形勢息息相關,尤為值得學生了解。但課本上講述香港歷史的故事,彷彿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甚為遙遠。為了跨越這份陌生的藩籬,令青年人置身於往昔香港歲月中,了解社會變遷,承襲父輩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饒宗頤文化館籌辦了「香江傳承」歷史文化學習計劃,以一連串綜合性活動為香港的中學師生,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學習,以體悟刻苦拚搏、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
日前,計劃正式啟動,計劃顧問邱逸博士表示,當中的學習活動兼顧全面性和互動性,滿足五官體驗。「嗅覺和味覺方面,我們帶同學去學習中式用餐禮儀,了解『惜食』文化。視覺方面,我們帶同學參觀香港歷史展覽,飽覽珍貴的照片。聽覺方面,則有香港歷史專題講座聽專家講故事。」除此之外,還有演繹當年情的歷史場景體驗,包括制水、針織及穿膠花等與昔日香港有關的真實故事。
全家上下齊穿膠花
在啟動禮當天,裘錦秋中學學生還即席進行歷史場景表演,將上世紀60年代穿膠花的情景活現眼前。製造業是香港50、60年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塑膠業。工廠時常會外判一些基本工序,基層家庭的女性為了幫補家計,往往冒手部受傷的風險在家中穿膠花。故事中的母親為了兩毫子的額外收入,而在晚間穿膠花,最後家人都爭相加入幫忙,反映當年香港人一家人眾志成城、刻苦耐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文、攝:陳添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