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喜博士 中西區區議員 香港公共管治學會理事長
政府換屆就是對政府的管治政策和手段,進行反思過去、前瞻未來、擇善調整的最佳契機。今屆特首選舉的最大熱門林鄭月娥,亦以有承擔、敢作為的積極態度,對特區管治「換腦」兼「換血」,既與港人共議「同行」,更讓管治展現新風尚。
成立於1989年的中央政策組,主要職能是希望協助由英國外派來港的高官,使港英政府保有足夠的深度和闊度,審視香港發展格局,提供方向性意見。及至特區回歸之後,架構保留下來,政府「大腦」功能亦維持不變。當然,中策組的人事和主要職能則出現多次調整,不過始終未能發揮其功能。
在林鄭月娥的構思中,中策組將由目前只向特首、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負責,調整為提升公眾參與政策制定和協助處理跨局跨部門項目的政策及項目統籌組,負責政策研究、創新和協調,並共同審視由不同業界提出具創意的項目,履行政府作為政策或項目「促成者」的角色。簡而言之,就是中策組由意見提供者,轉型為政策促成者,令這個政府「大腦」出現大轉身。
如何實現轉身?並非外科手術式「換腦」,而是希望激活「神經元」,提升這個「大腦」的時代感知。怎樣激活?則是採用引進青年聲音,招聘20至30名不同專業的青年,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府工作,既負責政策研究,亦收集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人的意見,讓政府制定政策時能更早吸納民意,並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些年輕專業的意見或許青澀,但能夠反映新世代的訴求並對政府觀點進行反饋,提升彼此的互動溝通,消弭世代隔閡。
另一項「換血」行動,就是「與青年同行」。林鄭月娥建議設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將督導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推動青年發展工作;又會考慮至少運用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探討增設院校代表可行性,並考慮舉行比賽,讓青年為委員會命名。她提出「自薦委任」制度,擴闊政府人才庫,以提高青年參政議政論政的機會。
青年是社會上最有活力、創造力和最能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群,然而他們在學業、事業及置業等方面面對不少困難,再由此觸發新世代的震盪,都是全球政府共同面對的問題,政府須以全新思維,加入全新元素去面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