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行政長官候選人林鄭月娥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有一句話很令筆者感觸,相信也會令多數香港人感觸,包括那些投票給「泛民」的人士。林太說,負責財金的官員瞇着眼睛不看,「經濟大事不管,只搞美食車,經濟大事竟然沒有人去管,所以看到這些數字很是傷心。」她補充,「到底有沒有與(外國)商會談談,為何大公司走了?」她所指之人,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難道未來,香港還要交給這些只會做美食車的人管嗎?
這次北京兩會,中央傳達了一個很明確的信息,就是要求香港加速經濟發展,趕上國家發展的步伐。這其實也是對下一任特首的要求。相信,要完成這個任務,林鄭遠強於另一位特首候選人曾俊華,至於胡國興就更別說了。
經濟放首位 切莫玩政治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出席港澳政協委員聯組會議時,全面闡述了當前國家的發展和香港堅持「一國兩制」,保持安定繁榮的關係,提醒港澳兩個特區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搭上國家發展的列車。他風趣地說,別人搭這趟快車要「排隊買票」,但港澳「自己人」不用買票,還有預留座位,如此大好機遇,又怎可以錯過呢?張德江談笑之間,其實不也是在「敲打」香港嗎?他特別提到,去年香港的經濟總量為23,000億港元,深圳為19,000億元人民幣,再過兩三年深圳極有可能超越香港,「你還不着急啊?還不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你還成天去玩政治?」
在此,張委員長明確提出要將「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告誡香港不能「整天去玩政治」了。他還用深圳將趕超香港的緊迫現實,提醒香港。到底如何處理政治與經濟的關係,我們香港不能再迷惘了。
這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在此,李總理也是特別看重「發展經濟」。
記得去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利馬也提出「綜合施策」:着力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也是將發展經濟放在首要位置。
事實上,自從鄧小平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論斷後,中央領導人都將「一心一意謀發展」放在治國大政方針的首要位置。國家領導人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那就是:國家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只能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尋求解決。貧窮落後必然使社會矛盾積累、激化,富裕才有本錢去撫平矛盾,營造和諧社會。
去年張德江訪港,會見香港各方面人士,顯見他對香港政情、經情、民情都十分熟悉,尤其對於香港近年來內外環境的劇變,深層次矛盾突顯,政治內耗加劇,阻礙了經濟發展;而經濟徘徊,增長低速,也影響了民生,反過來也增加了市民尤其是青年的不滿,使到社會更加政治對立。因此,張委員長提出香港將「發展經濟放在首位」,是切中時弊,抓住了治港的重心。
港發展遲緩 林鄭不甘心
張德江委員長在講話中還着重指出:行政長官地位重要、角色關鍵,不同於一般的特區問責官員,中央對行政長官的要求必須更高。就中央信任與管治能力問題,候選人之一的曾俊華不止一次說過,回歸以來,他歷任關長、局長、司長,都是由中央任命的主要官員,難道會沒有管治能力,難道中央會不信任他嗎?不少市民對這一說法也覺得言之有理。事實上,認真琢磨張德江的話,便可明白當特首要求更高,當得了司局長,未必就當得了特首。而中央對特首的任命權是實質性的任命,是體現國家主權的行為,中央必然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高度去審慎處理特首任命。
林鄭月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參選特首的部分原因,在於對港近年發展遲緩的「不甘心」。她慨嘆港已浪費十年時間,強調經濟將是特首未來五年施政的「重中之重」。
古語有云:知恥近乎勇。有理由相信,林鄭月娥在深刻明白香港發展的短板後,會努力帶領香港開創美好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