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賢 立法會議員(漁農界)
特首選舉已進入候選階段。回顧過去,有個別候選人談及對選舉制度、人大「8.31決定」的看法,令筆者感到疑惑,實在不吐不快。
有候選人認為︰「如果任何一個人贏得是次選舉,是靠某部分政治光譜的支持,會令管治情況非常困難。」筆者不敢斷言有關候選人所言的政治光譜為何,但有傳媒就解讀,所謂「政治光譜」乃指建制派與反對派之分。
要判斷一個候選人是否得到社會廣泛支持,除了以其是否得到廣泛政治光譜的提名作為評價標準外,更重要的是,觀察社會各界、各行各業對某候選人的支持程度。我在過去的文章曾提過,選委會的四大界別最有廣泛代表性,包括38個香港最主要的界別分組,包含香港的各行行業、各個群體,是香港社會的縮影。故取得四大界別廣泛提名的候選人,必應理解為得到廣泛政治光譜支持,由這樣的人當特首,更有利凝聚香港社會共識。
有報章引述,有參選人認為自己不能「入閘」,反映現時制度有所缺陷,以及有選委受壓,並指人大「8.31決定」需要放寬。首先,現時制度及四大界別的廣泛代表性及重要性,上文已有交代,不再贅述。其次,競爭者參加任何比賽,處下風就歸咎於制度有缺陷,而非自我反省,是欠缺體育精神的行為,更是對選委的不尊重。
人大「8.31決定」合憲合法,符合香港情況、符合循序漸進原則,是香港政制發展的基礎,因為反對派盲目反對、綑綁否決,令符合人大「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功虧一簣,特首普選落空。政改方案都未曾正式實踐,單憑感覺便要求放寬,指稱「制度有缺陷」,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嗎?
特首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相信會出現更多對選舉制度的討論、批評,希望候選人、傳媒、市民應深思慎言,不要巧言令色,誤導公眾,否則必會露出馬腳,自暴其短,若引起不必要的亂局,就更非政治家應有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