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校來了幾位交流生,同學想問他們是從哪個國家來,熱情的同學急不及待衝口而出說:Where are you come from?雖然那幾位從英國而來的交流生,大概猜到同學想問什麼,但在文法上這句子是錯誤的,不過我很欣賞同學的主動和勇氣,說出心中所想。
Verb-to-be避動詞原型
學習英文時,大家要先有一個基本的文法觀念,就是:每句簡單句子只有一個動詞。如果沒有,就要加上verb-to-be,即是is、am、are、was、were等字,所以它們在句子中,絕對不可能和come、do、have、eat、go等動詞的原型一起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在進行式的句子中,我們必須在這些動詞後面,加上ing變成現在分詞後,才能和verb-to-be擺在一起。
例如我們可以說:I am doing my English assignment,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而不能說:I am do my English assignment,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這亦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被動語態的句子裡,要把動詞變成過去分詞(past participle)形式。例如:My pencil was stolen. 而不能說My pencil was steal.
總之,我們要切記絕對不能把verb-to-be和動詞的原型用在同一句子裡,除非該句有子句,又或是有連接詞,連接另一句。
看場合加助動詞
返回文首的問題:如果要問別人從哪個國家來,到底應該怎麼問呢?解決方法有兩個:用verb-to-be,問:Where are you from? (刪除come。)
又或者使用動詞come,在含有動詞的句子裡,無論是強調句、否定句或問句,均要加上助動詞,即do、did、does等,所以正確的說法是:Where do you come from?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學習tense(時態)時,不是說我們應該使用past tense(過去式)去形容發生在過去的事嗎?既然那幾位交流生已經來到香港了,「來」這個動作不就是在過去做的嗎?為什麼不是使用過去式,問Where did you come from呢?
其實使用時態時,我們應該要全盤考慮,而不是一成不變。上述問題使用現在式的原因是:一個人的國籍和出身地均是常態,是不會改變的,而這正正是使用簡單現在式(simple present tense)的首要原則-形容事實。因此,這條問題應該要使用簡單現在式而不是簡單過去式。■周耀恆 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講師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