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溪天寶深處湖北西北山區,至今入鄉走訪農戶只能靠步行。過去18年,義工團隊每年進山都要先在廣州會合,然後乘火車到武漢換乘至十堰,從十堰乘大巴到達竹溪天寶鄉。早年因為幹道未通,梁欣紅和荻谷夫人最後的進山路程得靠步行。家在香港的梁欣紅每年一次1,600多公里的去程,要花上兩天時間。
由荻谷夫人發起的助學行動,讓越來越多大山裡的貧困孩子和家庭受益,義工助學團隊因為諸多感人、感恩的故事相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來自加拿大、澳洲、日本、西班牙、美國、廣東等地的愛心人士出資出力,團隊人數擴大到120餘人。梁欣紅近年身體狀況雖不如從前,但山裡的美景、孩子們的渴望、故友荻谷夫人的心願都在激勵她盡快回去。
資金捐助力微薄 陪伴成長意義深
據粗略計算,助學義工團隊18年來捐助人數達到600餘人次,基本自小學開始到高中全程資助,總金額超過百萬。近年來每年超過10萬元,2015年達到18萬元。助學範圍也擴展到天寶周邊的泉溪、桃源等鄉鎮。資金的捐助在團隊看來還僅僅是微薄之力,逐年的回訪,伴隨大山孩子們成長,讓他們感受到愛,相信命運可以改變,有着更深遠的意義。
捐助金額的增加和團隊的壯大令分工更明確。捐資用途明細、進山行程統籌安排、文字圖片記錄、聯絡捐助人與受助人等,每一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在天寶鄉,團隊與受捐人還為助學發起者荻谷夫人立了碑,讓更多受助的山裡孩子永遠記住,曾經有這樣一位老人,幫助一群她素不相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