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考評局「元老」難忘範文「大出貓」

2017-06-07
■蔡熾昌(中)、溫德榮(右)、張美玉參觀「專業考評40年特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蔡熾昌(中)、溫德榮(右)、張美玉參觀「專業考評40年特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蔡熾昌:一次「捉」600考生 為保公平背文不作評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香港的公開考試,不論是昔日的會考高考還是現時的文憑試,每年均影響數以萬計考生的前途,受到全城關注。今年為考評局成立40周年,歷年公開試發生過不少轟動事件,回顧過去,40年前已入職的「元老」、前任秘書長蔡熾昌憶述,最難忘的是1996年,局方發現有多達600名考生在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作文卷,集體背寫補習社範文事件,「雖然那時沒有寫明不可背寫範文,但如果接受背寫就無法達到考試效度,對其他學生也不公平,最終,我們決定背寫部分不作評改及評分。」

考評局今年迎來40周年,局方於今日起在新蒲崗辦事處舉辦「專業考評40年特展」,展出一批公開考試檔案資料與珍藏,如證書、剪報、刊物等,亦設有網上展覽,讓市民了解公開考試多年來發展。

而早在1977年已入職的前秘書長蔡熾昌則分享說,在其任職考評局至退休的27年間,印象最深的要數1996年高考中化科作文卷集體背寫範文事件,「當時有一題是實用寫作,其中有三條分題,其中一條是幫旅遊發展局草擬一個宣傳文件,宣揚中國的傳統節日。考完試之後,我們就收到投訴,說可能洩露試題。」

惹試題外洩虛驚 立即徹查

局方遂組織專責小組,展開歷年最大規模調查,發現試題並沒有洩露,但逐篇逐句對比後發現,共8,000份試卷中有約600份都仿照同一篇範文,「考試前有一間補習社出了一道題講『中秋節』,並給學生提供了一篇範文,這個題目和我們的考題完全不同,但學生看到題中重要字眼,又覺得手上有一篇中秋節的文,就都照樣寫了出來。」

事件當年引起很大風波,為了能保證考試公平,如何處理涉背寫範文的試卷成為難題。蔡熾昌指,當時的中文作文卷「沒有和英文作文一樣寫明不可背寫範文,但如果接受背寫就無法達到考試效度,對其他學生也不公平。」他稱,經過當局嚴密思考,「最終,我們決定有關文章和英文作文要求一樣,如果有證據證明考生是背的,那部分文字就不作評改及評分。」

近年香港的應試文化再次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有人認為,應試文化更有愈來愈濃的趨勢。就此,蔡熾昌指,應試文化並非任何考試機構能單獨改變,作為一個社會問題,需要整體社會一同應對。

回家改卷高危 曾爆失卷事件

另一考評局「元老」、任職逾39年的考試系統組經理張美玉提到,考試後局方處理試卷的步驟多年來亦有重大變化,「早年我們收回試卷後要先分給閱卷員點卷,看是不是齊數,再按題目分卷給閱卷員,每個人集中改某一題。閱卷員需要把試卷拿回家改,改完後送回,我們再檢查加分是不是對,有沒有改漏,有沒有入錯分。」這樣繁複的方法不僅令工作量加重,且風險高,過去就曾經發生試卷丟失事件。她續指,「近年來,每一張試卷都會掃描到電腦,改卷人在指定的改卷中心改卷,電腦自動入分、加分,有突發事件也可以在電腦拿到數據」,大大提高了改卷速度和安全性。

第一屆會考 打字繪圖都要考

至於考試科目、出卷方式等亦因為時代變遷與科技發展產生不小變化,本身為1978年第一屆會考生、後加入考評局現職評核發展部總經理溫德榮就指,1978年的試題有英文打字,到現在那已經成為基本技能;而以前出試卷會以人手畫圖,甚至要畫地圖,考試運算工具也不會採用計算機,而是考評局提供的四位數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