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笈列斯大學,吃多了薄餅與薯條,難免想念香港的食物,這時唐人商店和餐廳便是一解鄉愁的好去處。
大學校園連同市中心,約有七八所唐店唐餐館,入內購物,意外地大部分職員都會說廣東話(有的老闆請員工還指明要懂粵語);坐下點菜,背景響起的音樂,筆者認得的有Beyond、Twins和容祖兒,抬頭一看牆上的電視機,還會在MV遇見上世紀90年代的張學友。
粵語流行文化近年被批評風光不再,在香港、中國甚至整個亞洲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按筆者在日常生活的觀察,靠着我們以前的「老本」,加上一些新興的力量,本地流行文化也不致於「無人識你喎」。
近日大台開始播放新版《射鵰英雄傳》,網上旋即引起熱烈討論,比較哪個版本的黃蓉最神似;初到列斯時,我的主修科目的十多位同學當中只有兩位華人,一個是我自己,另一位是來自北京的女生,我們能打開話匣子,都是靠以前大台的《射鵰英雄傳》(張智霖版) 和《笑傲江湖》(呂頌賢版)。
紀念學長「哥哥」 睇道地港片
14年前的4月1日,是「哥哥」張國榮離開香港人的日子,有內地同學早前在朋友圈上載,「哥哥」離開的一天,在校園一角,放滿了歌迷的鮮花與自製的心意卡,紀念這位曾在列斯大學留學的一代巨星。
《春嬌救志明》早前在全球多個地方上映,我跟香港和內地的朋友特意坐火車到曼徹斯特市觀看,裡面大半都是說普通話的年輕人。
其中一位內地朋友笑說:這套電影在內地有廣東話版和普通話配音版,不少人為求「原汁原味」聽廣東話的gag和橫飛四處的港式粗口,堅持要找廣東話版場次來看。
另外,筆者參加了大學語言夥伴計劃(Language Partner),這計劃是一個配對平台,讓有志學習外語的學生尋找來自當地的native speaker學習語文。
例如一個希望學習英文的韓國學生登記後,如碰巧也有一名希望學習韓文的英國學生登記,他們便可以在平台取得對方的電郵地址,然後定期約出來見面,以輕鬆和生活化的形式,學習對方母語。
參加配對平台 學他鄉母語
當筆者翻開平台的登記簿,發現有不少內地同學有興趣學習粵語,讓我在英國學習時,也可順道練習普通話,這並不太令人意外;但當我嘗試找「希望學習粵語的英國人」時,希望鍛煉自己的英文口語,就深切感受到廣東話在國際間的地位。下期再談。 (標題及小題為編輯所加)
作者簡介:劉景熙,前報章港聞記者,主要跟進政治及教育新聞;現於英國列斯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修讀政治傳播碩士,希望把外國所學所思,回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