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河 原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原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香港已經回歸祖國20年,「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亦成功實踐了20年。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要評判這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的情況,需要有全域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在把握好「一國兩制」實踐大方向,在守住原則底線的同時,要有制度自信、戰略耐心及適度包容。基本法的起草經過全面深入的諮詢,是香港和內地的最大公約數;基本法20年來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對香港和國家最好的制度安排,既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也充分照顧了香港的特殊情況和港人利益,有力地促進了香港的繁榮穩定。港人理所當然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繼續以靈活打拚、開拓進取的獅子山精神,用好「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推動香港進步,也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東方之珠風采依然。
「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成功實現了香港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回歸後,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模式保持不變,雖然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沙士疫症、環球金融海嘯的一系列衝擊,但正是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優勢,既獲得中央的全力支持,又發揮港人自強不息的特質,香港一次次克服了挑戰 。香港連續20多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CEPA、「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措施一個接一個推出,香港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回顧香港回歸走過的歷程、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更能證明,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是香港繁榮穩定、港人安居樂業的最佳保障。
香港繁榮穩定的最佳保障
「一國兩制」的全面準確落實,全賴基本法給予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當年我有幸成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肩負起神聖使命,代表港人參與了基本法的起草和制定。眾所周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由本港社會各界代表及有關外籍人士組成,被譽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具規模和代表性的諮詢組織」;基本法經過嚴謹和細緻的起草過程,在香港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兩次就《徵求意見稿》和《草案》進行全面深入的諮詢, 基本法條文幾乎每一處文字和標點符號都經過反覆討論才最後敲定,基本法不僅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要方針以法律形式訂明,而且在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以及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居民的權利和義務等各方面,都有具體的規定。毫無疑問,基本法是一份完整和全面的憲制文件。
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所強調,香港基本法充分凝聚了包括廣大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內地與香港的最大公約數。這個最大公約數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基本法實施20年來,驗證了「一國兩制」的可行性和強大生命力。回歸以來,香港落實「一國兩制」遇到來自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挑戰,只要堅決按照基本法辦事,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就能確保「一國兩制」的落實不變形、不走樣。未來,始終堅持全面準確落實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是香港的前途和希望所在。
堅持落實基本法和「一國兩制」
香港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更應看到的是,國家堅定不移落實「一國兩制」,不遺餘力推出諸多挺港措施,近年更把香港納入全國發展的大局之中,「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策略,都給了香港明確的定位,這不僅僅是為了讓香港乘搭國家發展的快車那麼簡單,而且凸顯和鞏固香港在國家發展的獨特地位,顯示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張曉明主任強調,對「一國兩制」要有制度自信、戰略耐心和適度包容,正正道出其中的意義所在。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創造美好前景。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百廢待興,本人和香港不少工商界人士一樣,排除偏見,突破掣肘,大膽回內地投資建設,協助國家走向現代化,為香港企業界創出新天地,促進了港人對國家的認識,為推動香港順利回歸、落實「一國兩制」創造有利環境。如今國家發展如日中天,今非昔比,港人更應該對國家和香港的未來有信心,更要北望神州,不忘初心,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堅持包容和協商的精神,令香港扮演好連接國內外的「超級聯繫人」,保證「一國兩制」的長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