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來論】本港大學應摒棄政治化 包容多元加強與內地合作

2017-06-12

黎子珍

香港近年大學高度政治化,多間大學校長辭任,顯示留不住國際知名學者,學術水準每下愈況,受損的是學生和香港。本港大學應摒棄政治化,要包容多元,海納百川,吸納優秀學者和人才。國際評級機構也認為,內地院校排名漸升,香港的大學應加強與內地合作,達至雙贏局面。

香港科技大學宣佈,校長陳繁昌已向校董會請辭,將於明年9月1日卸任。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表示,校方對陳請辭感到可惜,但尊重其決定,並代表校董會及全體師生向陳致意。陳繁昌在任科大校長9年,他表示為自己對科大作出的貢獻感到十分自豪,為支持大學成長及發展,他認為現時應開始尋找其繼任人,帶領科大邁向另一階段。

大學高度政治化 多間大學校長辭任

除科大外,港大校長馬斐森中途辭職,中大校長沈祖堯也確定明年約滿後不再續任。嶺南大學、教育大學及理工大學3校校長任期也於明年陸續完結。換言之,八大資助大學中,至少一半或要物色新校長。學界關注近年校園政治化加劇,或影響本港招聘大學校長。

本港大學過於政治化,已經嚴重影響學術水準和聲譽。本港大學近幾年部分師生投身政治,增加學校排名下滑壓力。其中,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最近6年的排名中,港大從20位一路下滑到44位。而按去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的世界大學整體平均總分排名,本港大學在國際化、學術範疇均落後於新加坡,產業轉移收入更遜於台灣及韓國。

內地院校排名漸升 兩地合作可至雙贏

《泰晤士高等教育》與香港理工大學近日在本港舉行高等教育創新與影響高峰會理壇。該刊總編輯Phil Baty 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內地院校在東南亞地區大學排名漸升,香港的大學與內地合作非一定負面,只要保留獨有學與教模式,就能達至雙贏局面。

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加50所大學,總計有350所大學進入榜單。排名主要根據學術及僱主聲譽、師生比例、教師發表論文引用、國際化程度、學術影響力作評分指標。QS公佈的「2016年亞洲大學排名」,本港有四間院校打入亞洲10強,分別是港大(第2位)、科技大學(第4位)、城市大學(第7位)及中文大學(第8位)。但新加坡院校在三甲佔兩席,榜首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蟬聯。清華和北大分列第5、第9位,當中清華由前年第11位升至第5。換言之,香港院校正漸被新加坡和內地同儕追上。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本港院校招聘校長並不困難,不少國際研究及議題與中國息息相關,研究對象轉移至亞洲區,相信優秀的國際學者對香港感興趣,研究市場偏向中國,以中國為對象進行相關研究,同時相關研究不乏世界級議題。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助理教授胡少偉亦認為,港大下任校長的條件,有三個方面:一具有國際視野,能帶領港大研究新能源、新科技等研究;二能為本港帶動發展;三能站在國家層面,如「一帶一路」、港大與內地高校的交流、研究及合作等。

本港大學應吸納優秀學者和人才

張民炳與胡少偉皆認為,本港院校不少國際研究及議題與中國息息相關,可站在國家層面,如「一帶一路」、港大與內地高校的交流、研究及合作。國際評級機構也認為,內地院校排名漸升,香港的大學應加強與內地合作,達至雙贏局面,不應妖魔化。

例如,近年內地學生來港進修,就被污名化。內地學生來港升學雖有爭議,事實上對香港是利大於弊。近年香港大學生平均素質下降的問題困擾教育界,引入內地尖子,可以直接提升香港大學生的平均質素,而且把「鯰魚效應」應用在香港的教育系統中,引入內地學生,可使本地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對香港學生是有利的。

在全球化效應下,近年各國各地區都在積極吸引外地學生前往留學,而各國各地區的學生互為出外留學的情形也越加普遍。不限於香港,周邊地區如新加坡等都致力吸納更多外地學生到當地升學,英美澳加日等更早便已開始大量吸收包括中國在內的留學生,發展當地的教育產業了。本港大學應摒棄政治化,要包容多元,海納百川,吸納優秀學者和人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