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言必有中】地震影響人心 重新理解生命

2017-06-14

1976年7月28日,你在哪兒?你出生了嗎?

2008年5月12日,你又在哪兒呢?你出生了嗎?

這兩天有特殊意義,分別是唐山及四川大地震。這兩天所影響的不只是兩個地方,還影響着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

地震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香港天文台自記錄香港有感地震開始,共有 179 次強度不等的有感地震記錄,當中只有1918 年的地震令到香港少數建築物的牆壁出現輕微損毀,從未引致任何傷亡。或許,地震真的跟我們沒有關係。

然而,我們卻可從中重新審視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的責任。

記錄唐山地震前後

《唐山大地震》是中學時期指定課外讀物。當時,沒有多少反思。今天重讀此書,錢鋼先生的一字一句,卻在我內心深處迴盪着。

此書初發表於1986年,即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十年。自其序起,講述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前後的情況,當中不乏作者當時的觀察、倖存者的憶述、政府機構的數據,每一幕都臨於眼前。當中,最令我印象難忘的,是唐山人民對生命的愛惜。他們不止愛惜自己的生命,他們還尊重別人的生命。

有一章節述說有關精神病院的拯救情況。沒有人因為他們是一班精神病人而放棄救援,在分發物資時救援人員反而多給食物,使他們好好渡過此難關。當中一句「這些不幸的精神病患者都是他們的親屬託付給醫生、託付給國家的,在這場大災面前,得格外保護」實在很有意思。

輕視社會弱勢社群

當然,我不懷疑現今救援人員的道德價值觀,但是,這種情景卻讓我想到現在一些弱勢階層的地位。現今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政府在資源分配中亦未見重視。這種輕視社會弱勢的觀念充斥着我們,實在令人憤慨。

此書第七章說到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地震發生前後的行動。我暫不在此着墨,望留下一點點懸念給未曾閱讀這書的你,讓你以此書作參考,與四川大地震作比較。

再想想,數十年後,若果再次發生相類近的災害,你認為情況會否不一樣?人民素質、對生命的看法又會不會改變了?

2018年5月12日是四川大地震十周年。你會做什麼?或許我們不會再為此災難默哀,不會再關心當年倖存者的現況,或許我們連當天有什麼特別意思都忘記了。不過,如果我們不進步,不汲取歷史的教訓,不為世界負上多一分責任,問題仍然會存在,歷史還是會重演。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廖尹彤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網址:http://hkct.edu.hk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