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一國兩制」令港擁競爭大優勢

2017-06-25
■董建華(中)出席電台節目。■董建華(中)出席電台節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回歸20年,成就不少,挑戰也不少。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特首董建華昨日指出,「一國兩制」實踐是成功的,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競爭優勢,但同時面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高房價及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坦言,港人已厭倦了今天社會中的負能量,希望向前發展,大家未來要團結齊心,包括要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為香港提供的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並勉勵年輕人加強對國家的認識及了解,並裝備好自己,才能把握機會。

董建華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香港回歸20年,無論以任何標準來看,「一國兩制」的實施都是成功。不過,香港正面對新的挑戰,包括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令香港和其他自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及地區,同樣出現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更因為房價快速攀升而加劇。

籲推前瞻性房策 提供足夠房屋

他強調,每一個香港人最重視的是房屋問題,有需要實施有前瞻性的房屋政策,提供足夠的、市民不單負擔得起的,且讓人生活得有尊嚴的房屋。倘要做到這一點,香港必須要迫切地解決土地供應的短缺。他估計今後15年裡,香港必須利用現有土地和尚待實施的填海造地,興建60萬個居住單位。

董建華指出,香港年輕人面對的不僅是高房價,還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而香港未來的發展機遇是在國家巨大市場,「香港有獨特的『一國兩制』的優勢,給予我們很多新的機會,高度國際化,要看到這些,才見到『一國兩制』的重要性,故我們的戰略必須是更好地利用在『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使香港的經濟基礎多樣化。」

人幣國際化 港發揮獨特作用

他舉例說,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在亞洲就相當於美國的紐約、歐洲的倫敦。隨着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及亞洲經濟也不斷增長,香港金融服務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在國家各種商品預期買賣市場、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債券等金融方面的需求,香港都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因為堅持『一國兩制』使我們在法治上保持了極高聲望,並延續了嚴格的監管制度,這是國際金融界對香港的信心所在。」

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提供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帶一路』、『大灣區』均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是10年、20年、30年這樣做下去的,你話明天會不會發生什麼事?不會的,是長遠的,你過了10年回頭一看,你就會知道。」

「全世界都在追趕搭上中國順風車」

因此,香港年輕人必須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這20年裡,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非常成功。1997年,香港經濟規模相當於內地的16%,但到去年年底,香港經濟只相當於內地的3%。整個世界都在追趕搭上中國的順風車,希望加入這一個升勢。我們要有迫切感,讓我們的下一代意識到自己家門口的這個巨大市場。」

董建華強調,「要看到將來,你才會成功;看到將來,你才可以抓機遇」,並寄語香港各界,特別是年輕人要知道對國家的認識及了解,是對自己將來的前途是非常重要,抓穩發展的機遇。

「只是爭爭吵吵,我們會輸給別人」

他說:「中國大概再過15年之後,它的經濟size(規模)是跟美國一樣大,你到這個時候,還只是看着香港、外面發生什麼事與我無關的話,你就自己蝕底。所以這些機會是我們去抓的,如果不去抓,只是爭爭吵吵,我們就會輸給別人。人家全世界幾乎都搶着要坐國家的順風車,來製造自己的繁榮,為何我們不可以做呢?」

香港泛政治化的問題,或會阻慢香港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董建華坦言,在一個開放社會有許多不同觀點是很自然的,但經過多年停滯後,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希望香港可向前行;絕大多數人也是贊成「一國兩制」的。那些主張「港獨」或反對「一國兩制」的人是絕少數,是不得民心。

董建華相信,即使立法機構也會明白,大多數香港人厭倦了拉布,他們真心希望見到一個建設性的、有進取心的立法機構,「香港人厭倦了今天社會中存在的負能量,希望向前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