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1945年的本港畫家林湖奎,是當代中國「嶺南畫派」旗幟人物,也是少數名字能跨江越海的香港藝術家。六歲來港,在英治之下的香港生活了近半世紀,形容回歸之前的香港「文化活動遠遠沒有現在這麼旺盛」,中國傳統水墨更是長期徘徊於社會低處。
回歸後政府多「挺」水墨藝術
慨嘆舊日「做藝術家在香港好艱苦」,林湖奎描述回歸前香港本地藝術家多依賴私人授課謀生,皆因英治時期,政府對本地藝術幾乎從未有過任何形式的資源投放。「尤其是對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水墨藝術,是被完全忽略的區塊,他們從不鼓勵培育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港英政府的放任政策,對香港本地水墨藝術發展造成的直接衝擊是:當時香港水墨整體發展速度落後於中國內地。
林湖奎指與香港水墨藝術家生存環境迥異,民國之後,內地傳統美術教育幾乎始終處於體制內,不僅有專業的美院,還有國家補助和支持,這些都為職業藝術家的產生和生存創造出了極為寬鬆的成長空間。「在香港要生活就不能脫離工作,那又怎可能產生純粹的職業畫家?」說到回歸20年給林湖奎藝術人生帶來最大的改變,是政府在文化藝術上投放的種種資助,這讓他感慨:「國家富強,真的讓香港的文化藝術提升很多。」
「以前殖民統治時期絕對沒有這些的,他們不重視我們中華文化藝術。」回歸以後,僅是畫家舉辦展覽租賃場地,政府已可資助三分之二費用,部分藝術家甚至可免費用場。「以前我們租場地一周要多少錢?十幾萬、二十萬很正常,尤其一些年輕藝術家,根本負擔不起這麼昂貴的場地費用,現在不同,很多本地藝術家都可以辦展覽。」林湖奎透露,不僅場租,甚至是到北京等內地城市舉辦展覽,政府亦會出資幫助,展覽或個人畫冊的出版,藝術家現在也可向政府提出資助申請。
兩地藝術界「比武」拓視野
林老又指,除了政府資助加持,回歸後兩地藝術交流更加頻密,也讓藝術家在相互交流切磋中共同成長。「現在很多內地水墨畫家來港舉辦展覽,就說我們嶺南畫派,近年粵港兩地嶺南畫派多次組織聯展,有比較就有提升的動力。」
此外,林湖奎指香港本地藝術家現時亦有更多機會受邀去內地參加藝術活動,令本港水墨藝術視野「放大很多」,「對於藝術家,這是再好不過的事。」
盼未來,香港藝術味更濃
站在回歸20年的起點講未來,林湖奎期待新一屆政府會在藝術領域投放更多資源,逐步建立美術學院培養職業藝術家。「拿嶺南派水墨來講,內地的專業藝術院校會先給學生打下很堅固的素描基礎,這很有利於將來學生的創新變化,香港現在的課徒教育路經,學生視野收窄,對於未來專業藝術家的養成十分不利。」不過,回歸這20年的變化已經讓林老十分滿足,在此歷史性的大日子,他說,希望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福蔭下,香港水墨藝術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