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促進香港文學繁榮發展、密切作家之間的聯繫,香港作家聯會(作聯)邀請了以《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先生為團長的一行八人代表團,蒞臨香港參加「回歸20年來香港文學發展成果與展望」文學交流及內地與香港作家作品朗誦會。出席嘉賓有中聯辦宣傳文體部朱挺副部長和李若潔、《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霄明、《文藝報》副總編輯徐可、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雷平陽、太白文藝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周瑄璞、《詩刊》編輯彭敏、中國作家協會港澳台辦調研員常援援、拉斯維加斯作家協會會長尹浩鏐、粵港文化協會會長饒明銓、香港國際藝術交流協會主席林天行、香港作家黃勁輝、小說家潘國靈、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副主席秦嶺雪、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于克陵、上海電視台俞驊。主辦方作聯亦有會長潘耀明、執行會長陶然、副會長蔡益懷和周蜜蜜、永遠榮譽副會長羅琅、秘書長李遠榮、副秘書長彭潔明、常務理事兼司庫羅光萍、副監事長黃維樑和監事宋詒瑞等。
作聯潘耀明會長在朗誦大會開始前致辭,他表示「作聯」與中國作家協會很有淵源,以前中國作家協會都會參加「作聯」的年度聚會,而「作聯」以往也接待過不少內地著名作家和學者,包括莫言、王安憶等,他很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對「作聯」不間斷的支持。此外,執行會長陶然亦主持香港回歸20周年小說專刊《香港文學》的發佈儀式,他感謝中國作家協會提出這個計劃並對此大力支持,認為專刊對於推動短篇小說特別有幫助。
隨後,朗誦大會正式開始。雷平陽朗誦詩歌《我》,接着尹浩鏐朗誦拜倫的《給伊湼兹》,其後蔡益懷朗誦小說《楊克的約會》的片段。之後李遠榮秘書長朗誦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而新寫的《藍色的港灣》、施友朋朗誦《幸福只在一個叫白宮的地方》、張海澎朗誦《時間是一顆顛沛流離的色子》等。
在朗誦大會開始前,內地作家與香港作家聯會也進行了一場作家座談,探討回歸20年來香港文學的發展成果與展望。潘耀明會長告訴記者,「作聯」在香港成立了29年,過去一直是一扇文化窗口,兼收中西文化和文學思潮、也是海內外作家的中轉站。回歸後,「作聯」與中國作協的交流也開始加強,例如去年「作聯」就帶代表團到北京和上海交流。展望將來,他希望香港政府會加大對文學支持的力度:「香港的文學資源有限,沒有文學館,每年只有700萬元經費,相比表演藝術的兩、三億元根本微不足道。」他又期望普通話的普及可幫助消除香港文學中的歐化影響:「希望可以多看到金庸那種很純粹、沒有歐化影響的中文寫作。」
最後,潘耀明又解釋以朗誦作為內地和香港作家交流主題的原因。「朗誦在內地很流行,因為形式比較活潑開放,而且朗誦的文體不只限詩歌,散文、小說也可以。」 文、攝:陳添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