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綺平
一份塵封70多年的機密檔案,月前終於解封。檔案揭露,聯合國戰爭罪行調查委員會自1943年至1949年搜集了大批由波蘭、比利時和捷克斯洛伐克提供的證據,證實英、美兩國一早得悉納粹德軍要滅絕猶太人,但基於經濟利益,英、美兩國見死不救,直接助長納粹大屠殺行動。
該委員會掌握了大量可供指控納粹分子的罪證,但戰爭結束後,英、美為了拉攏西德,共同抵抗以蘇聯為主的共產主義陣營,對部分納粹戰犯不再追究。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期刊譴責英、美兩國過橋抽板。二戰時,英、美、蘇三國的盟軍中,蘇聯承擔着反法西斯戰爭的幾乎全部重擔,2,800萬軍民戰死沙場;英、美兩國則共犧牲100萬人。而臭名遠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更是由蘇聯紅軍解放。
文章指出,以俄羅斯為主的共產主義陣營(包括中國)的反資本主義霸權立場不變,東西方的冷戰亦永遠不會結束。
文章引述美國作家David Talbot於2015年出版有關前CIA(美國中央情報局)頭子杜勒斯(Allen Dulles)的資料揭露,二戰前,美、德兩國經濟關係緊密,雙方合作的工業項目如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國際電話電報(ITT)、杜邦(Du Pont)......還有,以生產大炮著名的克虜伯鋼業(Krupp Steel)和化工業的法本(IG Farber)集團。法本所研製的齊克隆B(Zyklon B,氰化氫)毒氣,後來更供應集中營毒殺猶太人。
《戰》期刊分析,基於經濟合作原因,導致二戰爆發後,英、美兩國仍遲遲不肯派兵去開拓西線戰場。也沒有炸毀納粹德國的基礎建設,如通往集中營的鐵路軌等。
英、美兩國因與納粹德國勾結,多方阻止了這份塵封70年的機密檔案解封。據檔案揭露,英、美早於1942年12月已從捷克斯洛伐克得到報告,有200萬猶太人遭到殺害,另有500萬猶太人危在旦夕。其次,波蘭也提供了奧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兩個集中營的詳細資料。證據顯示,英、美不單沒有及時伸出援手,更是大屠殺的幫兇。
《戰》期刊認為,第三帝國的崛起,是英、美蓄意培育的。他們希望德國會成為歐洲的堡壘,以抵抗共產主義散播;他們不願意開拓西線戰場,是希望利用希特勒先去對付西方資本主義的敵人-蘇聯。因為在希特勒眼中,蘇聯的斯拉夫人和猶太人一樣,均屬於低等民族,需要滅絕。
搜集資料的聯合國戰爭罪行調查委員會已於1949年解散,檔案交由聯合國保管。以往,研究人員若要查閱檔案,必須獲政府授權和聯合國秘書長的同意。查閱時,更禁止做筆記或複印文件。過去幾十年來,西方學者努力催促聯合國將檔案公開,以倫敦大學教授佩雷西(Dan Plesch)為例,曾經就該檔案出書,質疑英、美兩國在二戰中所扮演的角色。
檔案如今擺放在倫敦維納圖書館(Wiener Library)。
檔案裡,最令人感意外的證供是:最早提出要對戰犯進行司法審判的,不是英、美兩國,而是中國和波蘭等受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