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數據生活 > 正文

【狙擊模式】先借貨沽空 後平倉獲利

2017-07-03

沽空機構的獲利模式,一般是通過研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可疑數據,對比市場同業表現、政府公開數據,以及觀察公司資產等方法找出公司的業績疑點,以「先沽空、後造淡」的方式向市場借貨沽空,待報告公佈後股價下跌即平倉獲利。如果公司大股東持股不多,在外質押大量股票進行借貸,股價更可能會「人踩人」式下跌。6月6日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創辦人Carson Block發表狙擊預告,翌日公開公司名稱,一眾熱門候選公司即日大跌。能令沽空機構擁有鬼見愁一般的威名,與其以往曾揭發上市公司造假數,令公司終被除牌的確不無關係。

中金再生案最經典

其中一個經典的案例是格勞克斯(Glaucus)在2013年狙擊廢金屬回收商中金再生,列舉多點指控公司造假。例如根據政府數據,公司的有色金屬原材料進口量不足以應付產量;利潤增長高於競爭對手但資本開支及產能利用率卻有所不及;公司客戶高度集中予單一客戶;其負債高於公司賬面值20多倍,給予該公司「強烈沽售」評級,目標價0元。

中金再生於當日開市前停牌,自此以後再無復牌的機會。證監會後來調查指,該公司誇大了自首次公開招股的往績記錄期間起該公司的收益及利潤,涉及廢金屬在中美之間的虛假付運、虛假的相關付運文件及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循環現金流交易,藉此製造虛假利潤,是一項橫跨香港、澳門、內地及美國的精密欺詐計劃。其後證監會首度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2條取得法庭命令,將該家香港上市公司清盤;董事會成員及一名職員亦被香港警方控以一項串謀詐騙罪。

此外,桑德國際(0967)、奇峰國際(1228)、天合化工(1619)、輝山乳業(6863)和旭光(0067)等公司也是在沽空機構狙擊後,再被發現潛在賬目問題被監管機構調查,公司長時間被勒令停牌,旭光甚至已經進入除牌程序。

狙擊並非百戰百勝

不過沽空機構亦不是百戰百勝,隨着沽空機構出擊愈來愈多,被狙擊的企業亦懂得如何應付。2016年12月匿名分析發表報告攻擊中國信貸(8027)沒有披露一項交易的對手實為公司關聯方,又質疑透過收市前托價令公司估值遠高於同業水平。不過中國信貸其後發出澄清通告反駁,復牌後升22.54%,至上星期五收市比狙擊前上升44%。

有市場分析指,過去沽空機構可以予取予攜,是因為公司背後的大股東或莊家稍欠實力,難以抵擋市場沽壓,不過現時有關方面已有應對經驗。今年5月被格勞克斯狙擊的豐盛(0607)執董王波曾經表示正考慮成立反沽空聯盟,公司的財力提升,加上最近太多沽空報告出現,部分未能拿出實據,對市場威力減弱,沽空機構因而難以輕易獲利。因為沽空前要先獲第三方借貨,借貨利息便成為沽空機構的成本,當公司申請停牌,沽空機構未能平倉需要支付利息,再加上及後股價上升,更令他們還貨的成本上升,最後可能損手離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