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中大表揚116「幕後」功臣

2017-07-14
■陳宗德和徐偉華獲中大頒發長期服務獎。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陳宗德和徐偉華獲中大頒發長期服務獎。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中文大學校園佔地137公頃,當中有不少擴建及翻新工程,為了不影響日常的教學活動,一些幕後功臣其實付出了不少努力。同樣加入中大27年、隸屬校園發展處工程監督團隊的陳宗德和徐偉華,會盡量安排工友於假期施工,偶爾甚至要在凌晨工作,故他們工時長,絕少在公眾假期放假,甚至要24小時「on call」。徐偉華透露,「雙軌年」時期,他全程投入監督多所書院的工程,看到學生入住新書院,心裡也感到自豪。

中大日前舉行長期服務獎頒授典禮,表揚116名員工,當中96人獲頒「25年長期服務獎」、20人獲頒「35年長期服務獎」。 其中校園發展處二級工程監督陳宗德和徐偉華,在1991年一同加入該校,近27年來,校院內的大大小小工程,他們均有份參與,貢獻良多。陳宗德解釋指,中大的工程普遍由承辦商負責,他們則督導承辦商工作,了解進度、有否錯漏及違規。

監工全天候命 長假最忙

2003年的一個晚上,陳宗德收到消息,指十多座高級職員宿舍突然沒有供水,他和同事即漏夜與承辦商商討解決方法,「我們基本上是24小時『on call』」,當遇上緊急工程,會立即到現場了解,並早已習慣在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回校工作。」公眾假期更是工程最繁忙的時候,因大學要求工程不能影響教學,「有人投訴(噪音)就要停工」。他們也要犧牲長假期,陳宗德就很少和子女去旅行。

徐偉華透露,2009年起工作特別繁忙,因要預備「雙軌年」的首屆新高中中六及最後一屆舊制中七畢業生一同入學,當時中大要逐步增加5所書院,他負責過其中4所的工程。其中和聲書院位處斜坡,地形複雜,難以建立上蓋結構,花了不少時間安排。

陳宗德最難忘的工程則是擴建及翻新圖書館,在現時的「烽火台」位置向下掘地洞,將之發展成地牢「進學園」。當時要鑿開岩石,電線和電纜要改道,工程最終花了3年多時間,並於2012年投入服務,圖書館其後更榮獲設計獎項,令他甚感滿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