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即溶咖啡喪加料好毒

2017-07-14
■有公司抽查市面上30款即溶咖啡並發現其毒性水平較新鮮沖泡咖啡高。 受訪者供圖■有公司抽查市面上30款即溶咖啡並發現其毒性水平較新鮮沖泡咖啡高。 受訪者供圖

近90%成分屬添加劑 較新鮮沖泡毒性高1.8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港人工作忙碌,不少人依靠飲即溶咖啡提神。有公司抽查市面上30款即溶咖啡,發現其毒性水平較新鮮沖泡咖啡高出1.8倍,當中以即溶泡沫咖啡的整體安全性最低,相信毒性來自乳化劑及防凝結劑等的飲品添加劑。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於5月份在超級市場及網上平台購入來自11個品牌共30款即溶咖啡,並利用鯖?魚胚胎作慢性毒物測試及斑馬魚胚胎作急性毒物測試。

測試結果分為3個安全水平,以綠魚、黃魚及紅魚標籤為代表。結果顯示,30個樣本當中,有13個為表現理想的綠魚、7個為基本合格的黃魚、10個為有待改善的紅魚,代表品質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指引。

貴貨僅33%理想 平貨45%

公司同時抽查市面上30款咖啡連鎖店的樣本作對比,發現即溶咖啡的毒性水平,較前者高出1.8倍。

部分即溶咖啡的樣本,其咖啡含量只佔總成分的5%至9%。測試亦發現,即溶咖啡的樣本中含有食品添加劑數量愈多,被檢測出的毒性水平則愈高,估計毒性或來自食品添加劑。不過,是次測試未有顯示與哪種添加劑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貴不一定等同品質好。結果顯示,價格高的樣本(每包3.8元或以上)僅有33%屬表現理想的綠魚;中價樣本(每包2.7元至3.8元)有45%表現理想;低價樣本(每包低於2.7元)亦有45%。

籲留意「加料」多寡再買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表示,即溶咖啡的成分中近90%為飲品添加劑,包括植脂末、調味劑及乳化劑等,推斷為致毒源頭,呼籲市民購買相關產品時,可多留意其成分標籤,「成分標籤會按含量的多寡排序,愈多含量會排在愈前位置,消費者可參考其成分再選購。」

他續說,現時不公開列為「黃魚」及「紅魚」的樣本名單,但會與有關公司聯絡及跟進。

他補充,生產商未必列出全部的成分,未能檢出確實的毒性來源,建議生產商列出詳細成分。

在測試中被評為表現理想的樣本分別是麥斯威爾特濃三合一即溶咖啡、雀巢咖啡1+2原味即溶咖啡飲品、壩羅喜多美一級特濃怡保白咖啡及UCC即溶咖啡No.114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