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免疫治癌不認清 亂信偏方誤病情

2017-07-14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左)、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右)。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陳鳳鳴  攝■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左)、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右)。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陳鳳鳴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陳鳳鳴)醫學科技日益進步,治療癌症除透過化療,電療、標靶藥物等方法外,近年亦開始引入免疫治療。

有調查發現,逾60%受訪癌症患者對化療及標靶治療感恐懼或憂慮,但約40%受訪者對近年坊間興起聲稱可天然抗癌的「免疫治療法」存有疑問,惟因求醫心切,當中有20%受訪者嘗試接受有關治療。

有醫藥專家呼籲市民,應認清真正的免疫治療,以免被坊間宣傳影響,延誤病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於今年4月至5月訪問了150名癌症患者或康復者,發現逾60%受訪者對化療及標靶治療感恐懼或憂慮,主要基於價錢、需長期用藥及副作用多。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昨日表示,化療、手術及標靶藥物為最常用的治療方案,但因價錢及副作用等因素,部分患者選擇新興的免疫治療。

僅兩種藥獲衛署批准使用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人體內本具有抗癌能力,免疫系統具記憶功能可自行抑制腫瘤的復發,免疫療法是指以注射藥物鞏固體內的抗癌免疫反應,引導白血球攻擊癌細胞,其副作用較少,存活率亦較化療高,但未必適用於所有癌症病人,且可能會出現腹瀉、皮疹及腦下垂體炎等副作用。潘智文續說,本港現時只有兩款免疫治療藥物獲衛生署批准使用,用作免疫治療的抑制劑,暫時臨床會用於肺癌、腎癌及色素瘤。

調查並指,54%受訪癌症患者對坊間聲稱提升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感到半信半疑,但不少人均嘗試該些保健食品。

崔俊明指出,坊間保健食品濫用「免疫療法」等字眼包裝作招徠,事實上並無醫學界臨床實證,所聲稱的醫學研究亦非大型研究,資訊主要來自台灣、日本等「海外醫生」,市民不應盡信。由於目前尚未有法例監管,他呼籲市民多加留意,避免被坊間宣傳所影響,延誤病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引述曾有40歲的肺癌男患者,於接受手術及化療後開始出現擴散跡象,他求醫心切,誤信內地「神醫」並接受未經證實的「免疫療法」及停止化療。

該名病人於半年後返港時,情況不但未有好轉反而惡化,癌細胞擴散至腦等部位,由於其身體機能已不能再接受正統化療,遂於不久後離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