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環球經濟持續復甦,通脹步伐亦處於正軌。同時,由於法國及英國選舉塵埃落定,以及特朗普上場後未有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早前市場所憂慮的風險漸退,減輕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有助大市造好。
自今年初,亞洲除日本市場的盈利周期持續錄得上升,而新興亞洲市場中,我們尤其看好部分中國內地及印度行業的增長潛力。
做大做強 首選龍頭股
在整體新興亞洲市場中,我們留意到有三大行業具長線增長潛力,包括電子商貿、社交媒體及教育 。
電子商貿行業受惠於正在上升的內地消費力,惟此類行業經常出現收購及整合,形成「勝者全得」的情況,故此投資者可考慮把選股焦點放在龍頭股上。
社交媒體近年與傳統紙媒及網上搜尋器行業競爭,並成功吸引廣告資金流入,成為新趨勢。
教育相關行業亦具長線潛力,當中補習類的股票特別受惠於亞洲家長着重小孩教育的特徵,而且此類教育消費普遍長線而並不是一次性消費,造就教育行業的持續增長。然而,近年來有大量教育公司上市,故此投資者選股時需要留意個別股票的基本因素,選擇能夠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的公司。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經濟活動今年持續上升。而主要由於油價回升及商品價格上漲,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去年下半年開始由負變正,推動工業盈利,其中處於供應鏈上游的公司尤其受惠;加上今年中國施政將以維穩為主,我們預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會優於去年。
目前中國整體股市估值合理,其中科技行業已經歷了一輪升勢,故目前估值偏貴,但整體新經濟概念股仍甚具潛力,包括互聯網相關行業、電子商貿及社交媒體等。
此外,受消費力上升而帶動的旅遊業及消費者市場亦具升值潛力。自今年初,中國境內旅遊業的強勢持續。我們亦留意到內地消費者越來越願意花錢購買高端消費品,例如時裝及其他家庭用品,因此內地消費者市場同樣值得關注。
印度改革 利好私銀股
印度方面,我們偏重基建及私營銀行股。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基建,預期將吸引大量私人資金注入。同時,總理莫迪的一系列經濟措施(包括廢鈔及稅務改革)將為銀行業帶來長期增長。
總括而言,投資者可留意各新興亞洲市場的不同特徵,例如投資中國時需要顧及宏觀因素,但印度市場則主要由私企推動,重視微觀經濟。故此新興亞洲投資者宜保持審慎態度,注意宏觀環境,同時考慮股票的基本因素。■施羅德亞洲區證券(日本除外)產品業務副經理 沈嬌嬌